提到职场“老油条”,你会想到什么?是人际场上的长袖善舞,还是工作时的“摸鱼”“划水”?相信不少人对职场“老油条”,有着深切的认识。
所谓职场“老油条”,并不一定和年龄直接挂钩,更多的是一种关乎为人、处世、做事的心态。虽然具体表现不尽相同,但这些人的行为归纳起来,大概率都有这些特点:能不上的班绝不多上,能少干的活一定少干,必须干的活能拖就拖,仅以最低限度完成分内职责,追求的是宁可无功但求无过,“责任和担当,片叶不沾身”。他们的理由和托词总是冠冕堂皇、合情合理,凭借对有关规章制度的把握,借助“油”的属性,让人无可奈何。
职场“老油条”不仅自己“磨洋工”,还会给团队风气带来不良影响。这些“老油条”乍一看,与领导同事也都和和气气、相处融洽,但这种工作态度不仅会对其他想认真工作的人的积极性造成打击,还容易给初入职场的新人一种错误价值导向。一个团队里,倘若有一个“老油条”混日子,就会像是一碗清水里滴入了一滴墨水,不良影响持续扩散。
需要看到,在任何一家公司,竞争都是客观存在的。承担好各自的岗位工作,理应是职场常态。其他同事因为“老油条”频频甩锅苦不堪言,但在互相评议时,众人心里自有一杆秤;洞察“老油条”所作所为,上级也会在考评上做出体现。“老油条”们看似在消极怠工上占到了“便宜”,实际上却是退出了更长远的能力竞争、职业发展,放弃了在人生跑道上发光出彩的机会,最终消磨了自己的时间、错失了自己的价值。
职场“老油条”的养成,固然有个人选择的原因,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或是规章制度不够严谨细致,或是制度执行不到位,或是奖惩机制不明晰,让一些人找到漏洞、利用漏洞。只有加快完善员工考核评价体系,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才能改善风气,最大程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互联网上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毁掉一个年轻人,就让他迅速变成职场‘老油条’。”青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走向。职场上,一旦精神上懈怠,习惯了躲在舒适区,意志沉迷,思想懈怠,得过且过,成长成才的大门可能就会关闭。须知,平平淡淡并非碌碌无为,主动沉淀不是浑浑噩噩。等错过了再觉遗憾,就为时晚矣。
有人说,人世间最大的遗憾,不是我做不到,而是没去做;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时代的发展为个人成长提供了无限机遇和广阔舞台,摒弃消极糊弄心态,鼓足干劲、闯劲,奋发向上,敢作敢为,定能做出一番业绩,绘就属于自己人生的高光篇章。
这正是:
偷懒一时快活,却把岁月蹉跎。
不若就此振作,去见世界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