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医保局近日发布通知,自7月1日起,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将纳入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北京市医保局表示,在国家医保局指导下,北京市综合考虑医保基金承受能力、相关技术规范性等因素,通过组织专家论证,开展医保基金支出测算等工作,将16项涉及人群广、诊疗必需、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甲类报销范围。新政策将为有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服务需求的参保人员提供费用保障支撑。
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具体包括:促排卵检查、精子优选处理、精子优选处理-密度梯度离心法、宫腔内人工授精术、精液冷冻复苏、经阴道穿刺采卵术、胚胎形态学评估、囊胚培养、体外受精胚胎培养、胚胎移植术、卵母细胞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单基因病诊断、染色体疾病的植入前胚胎遗传学检测、囊胚/卵裂球/极体活检术、睾丸/附睾精子分离、冷冻胚胎复苏等。
2022年,我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在我国,不孕不育患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中国人口协会发布的《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显示,我国育龄夫妇中不孕不育患者超过5000万,占育龄人口的12.5%至15%。但辅助生殖技术项目动辄数万元的费用,让不少不能自然怀孕的人士望而却步。
2022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等17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指导地方综合考虑医保(含生育保险)基金可承受能力、相关技术规范性等因素,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基金支付范围。
今年5月,辽宁省已宣布胚胎培养、胚胎移植术等18项辅助生殖项目纳入生育保险目录,7月1日起全省执行。但此次北京将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走在了全国前列。
目前,北京市共有16家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可开展辅助生殖技术服务,包括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妇产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等医院。
北京市医保局表示,7月1日新政策实施后,为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各定点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卫生健康部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和支付标准,为参保人员提供辅助生殖服务及费用报销工作。各区医保局要加强相关费用日常审核,对辖区内开展辅助生殖技术的定点医疗机构做好业务指导和基金监管工作,确保医保基金安全有效使用。
外省市来京就诊患者发生的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是否报销?北京市医保局表示,根据国家医保局异地就医政策有关规定,外省市参保人员来京就医门诊直接结算时,诊疗项目是否报销按照北京市政策执行,是否享受门诊报销待遇以及支付比例按照参保地政策执行。因此,外省市参保人员来京就医门诊直接结算时,发生的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属于医保报销范围内,是否享受门诊报销待遇以及支付比例需咨询参保地医保局。
今年2月,国家医保局针对关于建议将不孕不育治疗纳入免费医疗的提案进行答复,答复中表示,医保部门始终高度重视人口问题,将符合条件的生育支持药物,如溴隐亭、曲普瑞林、氯米芬等促排卵药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提升了部分患者的用药保障水平。下一步,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努力减轻不孕不育患者医疗负担,提高医疗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