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招聘人才,偏好学历不如关注能力| 人民锐见

曾校    2023-06-16 19:46:38    人民日报评论

当前正值高校毕业生就业关键期,各地精准拓展岗位,优化指导服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然而,部分用人单位“仅招第一学历名校生”“仅招全日制毕业生”等要求,让不少求职者望而却步;利用算法筛选简历,更是让出身普通院校的求职者很难被“看见”。用人单位“仅以学历论英雄”,让不少求职者既不解又无奈。

用人单位希望优中选优,招到最优秀的毕业生,本无可厚非。但可以自行设置招聘条件,并不意味着招聘行为完全不受约束。2022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相关通知,明确“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本单位实习期限等作为限制性条件”。用人单位应遵循有关规定,对应聘者一视同仁,给予公平竞争的机会。

或是提出和学历相关的种种限制性条件,或是在暗中设置一些条条框框……现实中,一些用人单位以行使用人自主权为名,行学历歧视之实。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部分就业岗位竞争激烈,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面对海量简历,用人单位出于降低招聘成本、提高招聘效率等方面的考虑,习惯通过“卡”学历这一相对简单的方式来进行招聘初筛。

用人单位所看重的“第一学历”“全日制”等条件,事实上只能代表应聘者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果,并不足以全面反映其全面的真实能力。有的应聘者通过自学、考研等方式取得更高学历,有的还具有在不同单位实习的丰富经历,这些内容也是能力和才华的体现,是评价能否胜任岗位职责的重要参考,用人单位在甄选人才时应当加以考虑。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创新高,就业需求更加个性化、多样化。对于用人单位而言,需要摆脱用学历将人才标签化的惯性思维,招聘时重点考察人岗是否匹配,求职者对工作的认识、态度,关注他们是否有足够的发展潜力。尤其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这有助于促进平等就业,保障每个求职者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就业稳则民心安、社会稳。继续完善、细化法律法规,引导用人单位改进招聘方式、实现理性用工,才能让更多人才脱颖而出。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大江东|产业偏重、能源偏煤、效率偏低?首届碳博会这样“解题”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