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后,“四叶草”——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再迎盛会。6月11日至14日,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举行。国内外近600家知名企业参展,重点涵盖能源转型、节能增效、循环经济、实践探索、低碳服务、低碳交通等六大板块,千余种碳中和技术、产品精彩纷呈,共同描绘出碳中和的美好蓝图。
国内首个以“碳中和”为主题的博览会选址上海并非偶然,而是一场“谋划已久”的双向奔赴。
正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荫凯在开幕致辞中所说,上海的绿色低碳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和对外开放水平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举办碳博会对强化各方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与各方一道,共同打造绿色低碳政策的交流平台、技术产品成果的展示平台、企业务实合作的对接平台,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过去10多年,上海全社会能耗强度连年下降,自2012年到2022年,全市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从0.55吨标准煤减少到0.26吨,降幅超过50%。2021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上海开张,开市以来累计成交量超过2亿吨,成交金额超过100亿元。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率先推出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碳中和债券等创新金融产品,颁布实施首部绿色金融法规。同时,上海又是科技中心,众多节能降碳企业都将研发部门落地上海,投融资区位优势明显。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上海都有责任、也有能力在践行绿色使命上先行一步,当仁不让承担起服务全国发展的重任。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归根到底靠科技创新,需要凝聚多方力量、推动创新突破。上海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上海将聚焦能源、产业、交通、建筑等四大重点领域,打好“双碳”攻坚战、持久战。将强化科技创新和绿色金融两大关键支撑,更好服务国家“双碳”战略。
碳博会是扇窗口,从中可以观察上海多年来在碳中和道路上的探索和收获。
“绿色低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在短期投入与长期利益、经济利润与综合效益之间的平衡。随着科技创新的突破和产业链条的完善,循环经济的“不经济难题”正在破题,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不再视“双碳”目标为外在约束,而是高质量发展的自觉要求。
从动工到投产,仅仅用时9个半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不仅创下营商环境的“上海速度”,也为“双碳”目标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标杆。在生产端,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单位面积产量是传统车厂的3-5倍。通过精细化管理与技术驱动工艺创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90%被回收利用,单车制造过程中减少30%温室气体排放,用水量减少15%。在使用端,报废的锂离子电池100%回收利用,无一进入垃圾填埋场。据统计,2022年特斯拉已回收并再利用300公吨锂,是2021年的3倍。2022年,消费者通过使用特斯拉的产品减少了大约134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简单来说,相当于种了1.26亿棵树,或是停开900万辆燃油小汽车实现的效果。
碳博会展台上,今年4月正式落地上海的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沙盘模型公开亮相。其展示的商用储能电池Megapack每台机组可以存储超过3兆瓦时的能量,满足3600户家庭一小时的用电需求。展台负责人介绍,在储能业务方面,自2016年以来,特斯拉始终保持65%以上的复合年均增长率。
由碳中和驱动的能源转型过程中,政策、科技和市场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黄震在碳博会相关论坛上表示,碳中和能源转型不仅仅是技术或者能源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的系统问题,需要基于政策、技术和市场等因素进行科学规划。
上海善用财政补贴和金融手段推动新能源环卫作业装备加快“上路”,就是一个生动案例。
在这次碳中和博览会“循环经济”板块上,8家新能源环卫车辆生产企业携带新型产品参展。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明确,“十四五”期间,新增或更新用于生活垃圾清运和道路保洁的环卫车辆,基本采用纯电动汽车或燃料电池汽车。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全市共更新新能源环卫车324辆,其中道路保洁类垃圾车137辆、垃圾清运类车辆187辆。
针对新能源环卫车价格高、停车充电难等突出问题,上海环卫装备管理部门联合多部门聚力合力,破解各类难题。对更新的新能源环卫车实行资金奖励;提高环卫养护作业单价,根据新能源环卫车配置要求及运营成本,完善环卫作业养护预算定额,区分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实行不同综合养护单价,对于新能源车辆养护作业区域,按现执行定额基础上浮30%;推进停车充电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按照“布局合理、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原则,落实环卫新能源车停车场的新建、改建和扩建。
绿色金融是本届碳博会的一大亮点。众多银行及保险企业不仅展示自身减碳成果,还推出多样化的金融解决方案,助力各行各业绿色发展。
上海市副市长解冬表示,上海近年来积极推动金融支持绿色发展,在制度、行动以及环境营造上都积极探索,下一步,上海将努力在绿色金融领域发挥更大的先导作用,提升绿色金融供给能力和水平,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助力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
临港“国际氢能谷”首次完整亮相、黄浦发布全市首个区级碳普惠平台、北外滩打造4平方公里“双碳”示范区……首届碳博会只是开始,上海未来城市发展的绿色成色将更足、底色将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