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也是我国新环保法规定的环境日,今年我国确定的六五环境日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生态环境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山东省人民政府5日在山东济南联合举办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主题展览中,“晒晒我的‘家乡蓝’”摄影作品征集活动优秀作品成为重要板块。20余幅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作品精彩纷呈,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十年来,人民群众从“盼蓝天”到“拍蓝天”“晒蓝天”的巨变,引得众多参观者驻足观看。
“晒晒我的‘家乡蓝’”摄影作品征集活动优秀作品引起参观者广泛共情共鸣
河北石家庄,70多岁的王汝春老人每天对着天空拍摄,记录下生态巨变;河南安阳,安钢职工殷海民自豪地晒出厂区美图,钢铁厂从“职工不敢穿白衬衣”到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山西临汾,摄影家闫锐鹏用镜头记录下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天越来越蓝……展区里,一幅幅打动人心的作品,展现出各地蓝天保卫战的不懈努力、空气质量的巨大变化,让参观者们产生广泛共情共鸣。
21岁的李靖威是河北邯郸人,对于王汝春老人用镜头记录蓝天的举动,他深有感触。“2013年,河北空气污染十分严重,刚上初中的我加入环保志愿服务队伍,宣传绿色低碳出行活动。”李靖威说。今年是他成为环保志愿者的第十年,“宣传环保的理念,让大家从了解到参与,再到热爱环保事业,这样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我会持续做下去。”
辽宁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二厂排水车间工人李德禄说,通过“晒晒我的‘家乡蓝’”摄影作品征集活动,我看到了近年来空气质量改善的成效,也看到了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作为聚沙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我将继续积极发动志愿者的力量,从点滴做起,聚沙成塔,共同守护好我们家园的生态环境。”
人民日报去年六五环境日制作推出短视频《天空日记:3000多张照片记录8年蓝天之增》,讲述石家庄摄影爱好者王汝春的故事,网友纷纷留言点赞,接力晒出家乡蓝天。
回应网友及读者诉求,人民日报社经济社会部、生态环境部宣教司、人民网随即联合开展“晒晒我的‘家乡蓝’”摄影作品征集活动,短短1个月,收到来自各省(区、市)的7000余件作品。通过报纸版面和新媒体平台,大家争相展示家乡蓝天“靓照”、分享背后生动故事,大江南北涌现许许多多“王汝春”,“天空日记”有续篇,再次引发海内外读者强烈反响。
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孟建表示,“晒晒我的‘家乡蓝’”摄影作品征集活动主题打动人心,形式具有很强的创新性,生动体现出广大人民群众对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期盼,“主流媒体应继续策划推出类似的征集活动,增强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同感和参与感,同时拓宽国际传播视野,讲好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故事。”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副院长王兰珍表示,“晒晒我的‘家乡蓝’”摄影作品征集活动,从百姓的视角展现我国蓝天保卫战的成效,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未来我们会鼓励学生观察和记录生态环境改善的细节,不断培养和提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中国日报外籍记者聂子瑞,在中国工作和生活了17年,采访足迹遍布中国所有的省区市,也见证了这些年来中国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污染没有‘护照’,保护生态环境是全人类应该共同努力的事业。”聂子瑞说,“我会把王汝春的故事,讲给西方国家的民众,让他们了解中国政府为了治理空气污染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将使全世界从中受益。”
新修订的“公民十条”发布,增强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行动自觉
六五环境日主场活动上,生态环境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新修订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全面深入引领公众在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生态环境行为,促进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价值观,增强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行动自觉。
在活动现场,生态环境部聘请海霞、张炜、王双飞、孟建、姚晨、聂一菁、王兰珍、曹海东、乔德卫、聂子瑞等十位人士为2023年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揭晓2023年“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百名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十佳公众参与案例和十佳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展示社会大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场景,为社会各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榜样示范和价值引领。宣布广西为2024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举办地。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在主场活动上发表视频致辞,感谢中国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做出的贡献,并希望中国在塑料污染防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在5日下午举行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山东论坛上,通过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济南宣言》,宣言由沿黄9省(区)生态环境部门共同发起,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2017年,生态环境部联合江苏省人民政府在江苏南京举办了第一个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2018年以来,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和省级人民政府每年联合举办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成为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