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开车回乡的新能源车主有这样的感受:“离老家越近,充电桩越难找”。与城市里充电桩、换电站较为常见不同,在大量县城、乡村,新能源汽车充电还是个不小的难题。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这一目标引起消费者广泛关注。
距离这一目标有多远?听海妹来聊聊。
这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消费高速增长。截至去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1310万辆,超过全球总量的一半。与之配套的充电设备也日益完善。到去年底,中国已建成包括521万台充电桩在内、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不过,充电设施分布很不均衡。在中国大中城市,商场、景区都已安装了相当数量的充电桩。四通八达的高速路上,服务区也先后配建了充电桩,还有多个换电站沿途分布。但到了县城,车主往往只能在中心商圈的地下车库、人流量大的景区附近找到数量不多的公共充电桩。再来到农村,公共充电桩基本“消失”,只有部分购车家庭在自家小院安装了私人充电桩。
乡村是否需要更多充电桩?
在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推动下,近年来农村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采访中,县城、乡村的汽车销售人员对此有直观感受:“这几年,大家对新能源汽车认可度和购买力都在提升,农村适老化的电动车、电动汽车销量明显增加。”这也意味着乡村对公共充电桩的需求同步增加。
让新能源汽车下乡,充电桩需要同步下乡。那么,充电桩下乡,“堵点”在哪儿?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刘永东对海妹介绍,一方面,相对城市而言,农村地区的充电基础设施利用率较低,回收投资困难。目前整个充电设施行业平均利用率不到10%,县乡村区域公共充电设施利用率受制于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利用率更是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很难吸引运营商投资建设。
另一方面,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采用家庭充电的比例相对要高于城市,车主往往是在特殊场景下需要使用公共充电桩补电。这就造成县乡区域公共充电设施时空布局错位,容易出现平常时间段大量空闲,在节假日又无法满足充电需求的情况。这也影响了县乡地区建设公共充电桩的积极性。
可以说,公共充电桩下乡成网,涉及规划、用地、电力、运维等多个方面,需要统筹协调、合力推进,不是看哪儿有空地就觉得可以建一个公共充电场所那么简单。
围绕打通“堵点”,《实施意义》做了详尽规划——
例如,车主最关心的集中式公共充电场站建设方面,将优先在县乡企事业单位、商业建筑、交通枢纽(场站)、公路沿线服务区(站)等场所配置公共充电设施,并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延伸,结合乡村自驾游发展加快公路沿线、具备条件的加油站等场所充电桩建设。
在运营维护方面,《实施意见》提出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工具,支持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到2030年前,对实行两部制电价的集中式充换电设施用电免收需量(容量)电费,放宽电网企业相关配电网建设投资效率约束,全额纳入输配电价回收。
在销售使用方面,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针对农村地区消费者特点,开发更多经济实用、适销对路的车型,并且发放消费券、以旧换新奖励、赠送充电优惠券等。相信随着这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落地,新能源汽车将更好实现“下得去、方便买、用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