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治理“职业物闹”,治标更需治本 | 人民锐见

梁言品    2023-05-31 10:55:28    人民日报评论

物色目标,挑动对立,操纵物业,掏空资源……据半月谈记者调查,一些小区里的“职业物闹”渐趋活跃,挑起小区矛盾,妨碍小区治理,引发关注。

何为“职业物闹”?一般来说,他们以业主之名,打着维权旗号,片面夸大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散布不实谣言,制造不良事端,以达到非法谋利的目的。从行为看,“职业物闹”惯用煽风点火之手法,善于制造矛盾,激发极端情绪;从结果看,“职业物闹”扰乱物业管理秩序,影响小区安全和稳定。依法治理“职业物闹”,势在必行。

治理“职业物闹”,要坚持标本兼治。治标,要及早整治正在发生的“物闹”行为,把“职业物闹”清理出小区。治本,则要从物业管理本身出发,提升物业管理质量、服务水平,铲除“物闹”的生存土壤。

“职业物闹”,因利而聚。他们通过一系列操作,目的是更换物业、上新项目,发包给关联公司以谋利。同时,一些“职业物闹”与相关物业公司形成利益关联,通过“撬盘”等方式,实现同谋获利。阻断“职业物闹”的“活动链”,首在斩断“利益链”。对这些有组织、有资金支持的“职业物闹”,一经发现、查实,必须依法惩治。

从实践看,“职业物闹”往往在维修服务、环境改善、公共收益、收支公开等方面“大做文章”。现实中,一些小区物业没有履行好管理职责,使得“职业物闹”有机可乘。从根本上说,治理“职业物闹”,必须从物业管理出发,在健全业主委员会治理结构、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规范维修资金使用等方面下大气力,通过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破解多元主体利益困局。

良好的物业管理秩序,需要人人参与、人人尽责。无论是治理“职业物闹”还是提升小区物业管理水平,都离不开凝聚各方力量。对居民而言,既要提高辨识能力,不被片面说辞误导,不被夸大言行蒙蔽;又要增强法治意识,从准时缴纳物业费做起,在履行义务中享受服务,支持物业公司的工作。当然,对确属存在的物业纠纷、合理诉求,要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维护权益、表达关切,通过自治、共治的手段妥善解决。

物业服务“小问题”,也是关乎群众福祉的“大民生”。疏堵配合、打防结合,治理“职业物闹”,是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的新课题。把物业服务纳入社区治理范畴,对非法行为重拳出击,对共性“纠纷点”逐一拆解,以基层治理引领物业管理,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长效解决这一问题,还要有系统观念,从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社区党建、健全市场监管、优化协调机制等方面协同发力,在兼顾各方利益、调动各方积极性的基础上形成治理合力。

如今,物业管理正逐渐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小区是每个人的家,切实把关乎群众生活的每件事管好,推动物业服务迈向高品质,才能少一些纠纷、多一些善意,真正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庆祝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成立五周年音乐会放歌北京
下一篇: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建立儿童眼组织库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