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强调,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希望你们继续发挥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积极贡献力量。
近四年来,上海扎实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确实取得明显成效: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全过程处置水平整体提升,并积极打造垃圾分类升级版,居民区和单位的垃圾分类达标率均达90%以上。全市垃圾分类志愿者人数超过71万,市、区、街镇三级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体系基本形成,超过95%的居民认为垃圾分类保持了良好态势。
虽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上海并不满足。据当地媒体报道,当前许多小区又有“新动作”——不满足既有的“四分类”,而是开始尝试“六分类”“八分类”,即在保持有害垃圾、干垃圾、湿垃圾分类不变的基础上,将可回收物细分为玻(璃)、金(属)、塑(料)、纸(张)、衣(物)5类。
“像绣花一样”精细地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可以获得更大益处。虽然“六分类”看似复杂,前期在习惯养成时需要花一些精力,但只要熟悉分类方法后,便可以长效开展下去,并不会太费力。开展“六分类”后,保洁员不需要“摆地摊”般再次分拣,运输车可一次性把一整包可回收物直接运走,节省许多时间。因为分类更为精细,保洁员可以分拣出更多可回收物,获得收益也更多,提升了保洁员做好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开展先行先试的上海,也可在标准化上下功夫,为全国将垃圾分类工作推向深入,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精细化分类是垃圾分类的一种趋势,国际上较早推行垃圾分类的国家或地区都推行了更为精细化的垃圾分类。上海是我国最早开展垃圾分类的城市之一,有理由也有条件进一步探索精细化垃圾分类的标准化规范。例如,可尝试在进一步优化垃圾分类冗余环节、缩短垃圾清运时间、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等环节,探索出可复制的标准,推动全国垃圾分类工作迈向新台阶。
一座宜居之城,必然是一座城市管理有序之城。“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是关系上海发展的大问题”。着力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下足“绣花”功夫,城市必将越来越美。做好关键小事,我们的生活必将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