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只此青绿》将在澳门上演

2023-05-29 09:28:29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有文化工作室

8月24日到28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澳门连演5天。这是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只此青绿》剧组在完成了内地300余场巡演之后首次在澳门演出。主创团队表示,此次澳门演出只是一个开始,以后将在更大范围内通过“青绿”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这几天,主创总编导周莉亚、作曲吕亮以及三位舞蹈家——“希孟”张翰、“青绿”孟庆旸和“展卷人”谢素豪走进校园和社区,与澳门热爱舞蹈的人们近距离接触,受到热情追捧。22日晚,由澳门舞蹈家协会主办的“2023舞艺传承——《只此青绿》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澳门培正中学举行,澳门演艺学院、培正中学、濠江中学、澳门坊众学校、菜农学校、教业中学、圣若瑟教区中学第五校、劳校小学、广大中学、圣罗撒中学以及澳门科技大学等11所学校超过350名舞蹈队学生与“青绿”主创团队面对面。

周莉亚讲述了该剧的创作过程与心路历程,台下孩子们静静聆听。

在提问环节,面对五位艺术家,孩子们表现出了对舞蹈的热爱,现场氛围热烈。对于孩子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艺术家们热情耐心并且深入浅出地一一作答。在得知提问的其中一位女孩考上了北京舞蹈学院,几位出身北舞的舞蹈家纷纷认起了小师妹,并给予她祝福。此次活动结束之后,这些热爱舞蹈的孩子们秒变“追星族”,围着他们喜欢的大姐姐孟庆旸拍照留影。谢素豪感慨道,现在的小朋友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喜爱程度以及对于这部戏的好奇程度、对舞蹈的理解程度都远远超乎想象。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能组织这样一场涉及了澳门11所学校的孩子们前来参加见面会,得益于澳门舞协的大力协助。澳门舞蹈家协会主席梁剑丹表示,《只此青绿》走进澳门校园是“舞艺传承”品牌活动的延续。该活动已在澳门举办多年,将高雅舞蹈艺术推广到澳门学校,推进传承,成为联动澳门与内地高水平艺术界交流学习的重要平台,体现了弘扬舞蹈艺术的澳门担当,推动了澳门舞蹈事业后继有人,蓬勃发展。

23日,主创团队深入附近社区进行了拍摄宣传活动。在巴黎人酒店仿真埃菲尔铁塔对面的草坪上,身穿戏服的张翰和孟庆旸以及展卷人谢素豪在镜头下进行着各种优美动作的展示,这些从古代“穿越”而来的“古装客”吸引了大量路人的眼光。不过,在熙熙攘攘的游客中,还是有不少认出来草地上起舞的“青绿”和“王希孟”。有游客在得知八月份“青绿”要来澳门演出的消息后表示,自己到时候一定买票进剧场欣赏“青绿”。

尽管澳门的观众先前已经通过网络或者电视对“青绿”有所了解,但隔着屏幕与走进剧场的感受终究不同。周莉亚说:“这就是剧场的魅力!”事实上,电视和网络对舞蹈艺术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传播途径,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一部作品或者一门艺术。不过,网络和电视是依靠媒介的,是平面和虚拟的,要想感受到演员们真正的表演,仍然需要走进剧场。周莉亚认为,网络和电视并不是一个生根的地方,艺术的生命力还是在剧场里、在舞台上,“舞台是活着的,每一场都不一样”。

孟庆旸表示,“青绿”在内地已经演了300多场了,内地巡演之外的首站定档在澳门,“我们希望能够把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传递给更多的观众,希望能够用艺术跟大家进行交流和沟通。”

对于“青绿”即将来到澳门,张翰感到非常兴奋和期待,“不止期待来到澳门,也期待来到香港甚至未来真正走出国门,真正面对外国友人或者海外华侨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是一件非常令人自豪和骄傲的事情。”

谢素豪认为,澳门汇聚了全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和游客,“我们希望能够把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这样一次机会展现给世界的人们看,通过这样一部作品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的精神传递给大家。”

“青绿”除了有着舞蹈美学的视觉美感之外,还有着动听的音乐。吕亮透露,这部戏的音乐创作总共进行了五次修改,“第一次完全不对,第二次推翻重来,第三次慢慢靠近,第四次基本贴合,第五次定稿成型。旋律的创作绝非一蹴而就,是来回反复地解构、重构、再解构的过程。符合《只此青绿》的主题一定是带有沧桑感的,且深入人心、雅莹澄澈,如此才能贴合《千里江山图》的意境。”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小小篮球,见证少年们的“追梦赤子心”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