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办有温度的教育 培养有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

北京市八一学校举办祝望北老师育人实践特色研讨会

杨庆媛    2023-05-06 17:06:13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半亩方塘工作室

“上下五千年,月照古今;九百六十万国土,山河壮美。只有读懂中国,才能拥有未来。”在琅琅诵诗声的余音绕梁中,“办有温度的教育、培养有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祝望北老师育人实践特色研讨会日前在北京市八一学校拉开序幕。本次活动以学校有温度的国际化办学实践为载体,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挖掘提炼鲜活德育经验,共同探讨新时代学校办学思想和实践模式。

在活动现场,学校国际部老师带领学生围绕着“引力波”进行了课堂展示。面对前沿科学、人才发展等话题,师生畅所欲言,在困惑中深化思考,在论辩中坚定信念,两位同学更是围绕着归国的坚定信念,排演出一幕课堂情景剧。“通过这堂课,我希望不仅在物理的知识层面能够为学生授业解惑,更加关注在真实情境中引领学生做一名有温度的中国人。”授课教师徐锐说道。

“我热爱辩论,我和我的团队刷新过世界排名”“我热衷公益活动,曾经前往非洲纳米比亚做志愿服务”“我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了书法、美术、剪纸……”在升学指导展示课上,宋佳佳老师引导学生们把丰富的人生经历,绘制成一颗颗“人生时间树”,为未来的升学与职业规划做好准备,更好地认识自我。

北京市八一学校国际部主管副校长祝望北以“办有温度的教育、培养有国家情怀的时代新人”为题,分享教学实践与经验。祝望北表示,当今的青少年长期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没有经历过民族生死存亡的考验,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斗争,这就需要我们学校和教师比以往更加注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深刻认识历史,把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传统文化认同与社会主义认同结合起来,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新时代下,学校教育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爱国三问”与“教育三问”的思考与回答为总纲,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目标,以“四有好老师”与“四个引路人”为标准,培养“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健壮的而非体弱的”新时代“新青年”。

在专家点评环节中,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赵应生指出,新时代的中国基础教育走向未来,必须要有国际视野。面对“走国际化升学之路的孩子们,要怎么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他们走出去之后,还会回来吗?”等一系列问题时,八一学校国际部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他们在做好国际教育这篇大文章的同时,很好地回答了“爱国三问”与“教育三问”,落实了“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崇高使命。同时,八一学校国际部在国际化办学方面个性化德育探索,为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很好的思考、借鉴与路径。中共中央党校二级教授、编辑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刘学侠认为,在“教育三问”中,回答“培养什么人”与“为谁培养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怎样培养人”,也就是实践与落实。在课程情景剧中,学生们高呼“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一幕让人久久难忘。如何把党的教育方针与教育理论落到实处?八一学校国际部的教学实践案例借鉴与学习。国家督学、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原副局长、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林仕梁表示,国际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培养模式是否能够应对时代的追问和挑战?需要学校继续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在实践中给出坚定的答案。而答案是否能够更加普及推广到更多的教育主体,从而推动中国国际教育的发展,掀起学业报国的浪潮,重构未来中国的人才结构,真正让未来的国际化人才建设新时代的祖国,这必将是一份值得八一学校国际部努力奋斗的伟大事业,也是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担当。

活动最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大会主持人谢春风总结道,“‘送得出去,收得回来’是八一学校国际部在实践中得出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回答。把学生送得有多远,与祖国的心贴得有多近,只有在场的师生能够回答。办有温度的教育,需要温暖的课堂,有温度的老师,温暖和谐的校园环境,更需要温暖的家校关系。北京市八一学校国际部的师生、家长齐聚一堂,充分展示了一堂温暖的‘大思政课’。”

据悉,八一学校国际部自2013年成立以来,在国际教育发展的浪潮之中上下求索,坚定不移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红色国际教育道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完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使命,与海外名校深化合作,建立大学同盟,致力于培育更多具有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东方七日谈|寻找真问题,力避扎堆式调研
下一篇:音乐剧《侠影·咏春》将在京首演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