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第三届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非遗数字化专场在京举行

郑海鸥    2023-05-04 09:30:45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有文化工作室

近日,由华夏文化促进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非遗数字化专场在北京举行。该学术活动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论坛主席、华夏文化促进会非遗分会会长常月红表示,非遗数字化在推动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上正发挥着积极作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的推陈出新,正赋能非遗。然而,由于非遗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数据采集和模型构建等方面仍面临很大的挑战。

论坛联合主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晓英教授指出,我国非遗数据具有来源多样、形式异构、标准不一、存储位置分散等特点,需要通过智慧数据资源建设为非遗数据配备感知、连接、融合、交互的智慧,实现非遗价值的升华。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吴斌长期致力于利用人工智能挖掘中国古诗词大数据,他认为基于多模态时序知识图谱构建与机器学习技术的研究对非遗数字化具有重要意义。论坛副主席、万方数据公司研究员张秀梅详细阐述了如何从数据采集、特征分析、模型构建、应用场景开发和效果评估等方面搭建非遗数字孪生系统。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刘耀分享了在非遗传统医药古籍数字化方面的实践经验。

此外,与会专家学者还展示了非遗数字化在传统音乐、数字博物馆、地方非遗特色挖掘、非遗IP打造等方面的多项实践成果。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大江东︱迟到的大师展:何以颜福庆 惟君建树忙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