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浪费是对食物最大的辜负,吃播引流不能靠糟蹋食物 | 人民锐见

吕品    2023-04-27 10:35:25    人民日报评论

探店时各式菜品摆满桌面,每道菜只吃一两口,直播完直接倒掉;以荒诞、怪异的方式,将好好的食材做得无法下咽……近期,一些视频主播在录制美食节目时浪费粮食、糟蹋食物,这一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吃播的本意,应在于推荐优质食材、分享品尝美食的快乐。美食博主为了吸引流量、博人眼球,或超量点菜、或烹饪“黑暗料理”,全然不顾食物能不能吃完、好不好吃,折射出一种畸形的流量观。浪费是对食物最大的辜负。胡吃海喝、奇葩烹饪、暴饮暴食等行为,一味强调感官刺激,看似新奇、有趣,让吃播文化走向极端,既浪费食物,也有损主播健康,注定无法实现持久发展。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其核心是敬畏食物、尊重食物。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注重合理利用每一样食材,做到珍惜粮食,不糟蹋美食。尤其是在有海量用户的网络平台上,吃播造成的大量食物浪费,会给很多未成年人传递错误的饮食观念,甚至引发跟风模仿、误导更多消费者,影响到社会层面正确消费观、饮食观。相关管理主体有必要根据民法典、反食品浪费法等有关规定,对畸形吃播行为加以整治。

遏制吃播浪费,抓好源头治理是根本。反食品浪费法明确规定,新闻媒体“禁止制作、发布、传播宣扬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节目或者音视频信息”。网络音视频服务提供者发现用户有违反前款规定行为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相关信息;情节严重的,应当停止提供信息服务”。对涉及吃播类的节目,管理部门要督促平台压实责任,加强审核力度,通过人工巡查或技术过滤等方式,及时发现、提醒和整改。对于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

遏制吃播浪费,也要注重发挥协同效应。当探店主播有可能超量点餐时,餐厅有责任进行适当提醒,引导其适量点餐,或者换成半份菜、小份菜,这样同样能达到宣传推广的效果。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关于防止和减少餐饮浪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从八个方面提出一系列举措推进反餐饮浪费工作落实落细。职能部门要加强餐饮行业监管,严厉查处浪费食品的违法违规行为,曝光吃播浪费典型案例,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与此同时,进一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方便广大消费者和网友随时反映餐饮浪费、虚假宣传等问题。

享受美味和厉行节约并不矛盾。品尝三五个小菜,给出一段深入、精到的点评,吃不完打包带走……在视频平台上,一些厨师、餐饮行业从业者制作的美食体验视频,同样获得了不少流量和关注。这或许可以说明,观众最在意的不是你吃了多少,食材搭配够不够新奇,而是能否从节目中获得新的饮食认知,方便他们拓展美食体验范围。在享受美食、传播饮食文化时,不妨自觉践行“光盘行动”,做坚决抵制餐饮浪费的先行者、监督者。按需点餐、珍惜美食,一定能最大限度减少浪费,让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消费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大江东︱迟到的大师展:何以颜福庆 惟君建树忙
下一篇:马拉松赛事密集:让运动流量变发展“留量” | 人民锐见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