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儿童肿瘤监测中心编制的《国家儿童肿瘤监测年报(2022)》日前在武汉发布。《年报》分地区、癌种、性别、年龄组报告了我国肿瘤患儿住院特征和新发肿瘤患儿的流行特征,并首次展示了不同癌种、性别、年龄组的儿童肿瘤发病率的估算结果。
2019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复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成立国家儿童肿瘤监测中心。中心持续推进并不断完善以医院为基础的儿童肿瘤监测体系及实时动态监测工作。截至2023年3月31日,已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了841家儿童肿瘤监测点,共监测到约360万张儿童肿瘤及血液病病例报告卡,实际监测到儿童肿瘤及血液病患儿约130万名。
《国家儿童肿瘤监测年报》每两年发布一期。本次发布的《年报》共收录了2019—2020年间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76家儿童肿瘤监测点的登记资料,监测对象为0—19周岁的肿瘤出院患儿,纳入分析的疾病范围包括原发儿童恶性肿瘤、中枢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的良性肿瘤以及动态未定或未知的肿瘤。
“《年报》基于全国范围的监测数据,对肿瘤患儿的住院特征及流行现状进行了全面、客观、多维度和系统性地分析,可为我国儿童肿瘤防控工作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儿童肿瘤监测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说。
倪鑫介绍,《年报》描述了监测范围内全国儿童肿瘤患者的住院特征,包括总体及11大类儿童肿瘤出院人次的疾病构成、就医省份分布、住院费用和住院日分析。结果显示,全国肿瘤患儿本省就医的出院人次占比75.08%,相较于2017—2018年的66.22%有了显著提高。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和儿科医联体建设,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儿童肿瘤医疗服务可及性有效提升。
2021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完善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等重病诊疗体系、药品供应制度、综合保障制度,开发治疗恶性肿瘤等疾病的特效药。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医疗管理处处长张文宝介绍,为了加强儿童肿瘤的救治工作,今年国家卫健委确定了第二批全国儿童血液病定点医院和儿童恶性肿瘤(实体肿瘤)诊疗协作组,其中儿童血液病定点医院数量为140家,比第一批增加了27家,儿童实体肿瘤协作组数量为105个,比第一批增加了28个。
“近年来,随着药品的进步,不断改良治疗方案,我国白血病患儿治愈率升到70%,低危型白血病患儿甚至到90%。”倪鑫说,白血病患儿的诊断、治疗都很规范、成熟。对于儿童实体肿瘤的检测、诊断和救治,我国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不大。目前,儿童肿瘤救治过程还面临治疗药物缺乏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大新药研发力度,儿科专家和企业要加强合作,开展科研攻关;另一方面,对于国外最新的确实有效的创新药物,要及时开展适应症研究,及时引进国内,让患儿尽快用上药。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肿瘤患儿救治非常重要。倪鑫建议,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使用张金哲院士总结出的儿童肿瘤自查方法,发现问题后要及时带孩子就医。医疗机构应该对儿童肿瘤患儿采取多学科诊疗,尽快形成综合诊疗方案,促进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