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这家店特别地道,今天带大家来尝一尝”“宝藏店,排队2小时值了”“超大落地窗+浴缸+投影,民宿天花板”……如今,打开视频平台,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探店视频,涵盖美食、购物、住宿等多个领域。吸引眼球的噱头、声情并茂的介绍,往往能够吸引网友点击观看。你会因为探店视频而“种草”,前往店内消费吗?
所谓“探店”,是指消费者在线下店铺对商家的产品、环境及服务等进行体验后,通过照片或视频等方式将自己的评价分享给大众的过程。这样的分享,因能够为其他消费者提供不同于广告的、相对真实客观的消费参考而受到欢迎。可观的流量吸引越来越多博主涉足探店这一领域。在某社交平台上,“探店”相关内容已超千万篇;短视频平台上,“探店”相关话题视频播放量已超2000亿次;有的头部探店博主粉丝量破千万……丰富的探店内容,为消费者“种草”“避雷”提供了重要参考。
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互联网时代,注意力更是宝贵的资源。借助探店视频,商家的产品、环境和服务等较为全面地呈现在消费者眼前,越来越多原本“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店铺被发现和挖掘。一期推荐铁锅炖的视频,引发店门口连续几天排队,为商家增加了十几万元的销售额;一家坐落在市井小巷里的小店,原本一晚上只有五、六桌客人,被探店推荐后销售量攀升至一百多桌,还把周围的两个店铺全都盘了下来……店家品质过硬,探店真实可靠,两者相互结合就能打通从线上流量到线下消费的转化通道、有效拉动消费,最终实现消费者、博主、商家的“三赢”。
探店的引流能力得到市场验证后,主动邀请博主来探店成为一些商家引流、促进消费的选择。数据显示,某短视频平台的生活服务平台上,去年有72%的商家邀请过博主探店并收获订单。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逐渐职业化的探店,开始有明码标价的趋势。有媒体曝光探店刷好评已形成产业链,一次探店根据博主的粉丝数量、粉丝构成、粉丝活跃程度等,报价从几千到几万元不等。有的商家还会提供现成的素材,博主甚至无需到店就能制作发布一期探店视频。这样的有偿探店,看似内容生动详实,实则根本经不起消费者实地的检验。
真实性是探店活动的灵魂。一些探店博主在利益的驱使下,分享评价不再基于真实体验,而是堆砌溢美之词,文案越来越空洞,精心摆拍越来越多,实用的信息越来越少。在这些“闭眼夸”的内容误导下,不少顾客到店消费后才发现言过其实、大呼上当。当“种草”变成“挖坑”、“避雷”变成“踩雷”,对博主和商家而言,都无异于自毁招牌的短视行为。缺乏真实性的探店,涉嫌虚假宣传和不正当竞争,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更侵蚀着消费者的信任。无论是出于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拉动消费的现实需求,都亟需对相关乱象加以治理,营造和维护良好行业生态。
检索是否短时间内有多个同一家店的探店视频,甄别文案是否雷同、拍摄角度是否相似……对于有偿探店的诸多“套路”,越来越多消费者擦亮了眼睛,用浏览数据和网友评论等相互印证,倒逼博主“爱惜羽毛”。有平台发布了餐饮探店规范,划分了合作探店和自由探店两种不同模式,并分别对体验过程和发布内容提出相应要求。新修订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通过消费测评等形式推销商品或者服务,并附加购物链接等购买方式的,应当显著标明“广告”。相信随着监督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将更好为探店新业态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这正是:
网上宣传天花乱坠,线下体验原形毕露。
口碑翻车得不偿失,不如专注品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