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时间不确定,先买一张随时可用的酒店券;随手买买买,餐馆的优惠套餐已囤了不少;距离过年还有10个月,买回老家的飞机票一点不嫌早……近年来,随着商家与平台推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团购券、早鸟票等,越来越多人爱上了预支消费。“甭管用不用,先囤起来”成为很多人的写照。
预支消费并不是一个新鲜词汇。在美容美发、游泳健身等行业一直流行的会员卡、储值卡,就是预支消费的表现形式。得益于平台经济的蓬勃发展,今天的预支消费,在形式上出现了新样态:相较于实体卡,如今只需通过网络平台,就可以实现“码上”消费;相较大额充值,消费方式转变为小额囤积,一顿饭、一节私教课都可以预支消费;更重要的是,相较“售出不退”的规定,“随时退”“随时到店”等新功能,让消费者不必过多纠结于时间安排、产品质量等因素,为选择困难者带来福音。
如果说超前消费是先享受、后花钱,预支消费则是先花钱、后享受,归根结底需要对未来生活做出提前谋划。生活中,很多人“斥重资”办卡健身、美容卡,但因为对产品不满或缺乏闲暇而难以坚持的不在少数,有的为退卡转卡磨破嘴皮,有的出于无奈“含泪”用完,有的甚至遇到商家跑路、钱货两空的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说,小额度、可退款的预支消费具有灵活便捷的特点,不仅降低了消费门槛、减少了麻烦纠纷,更契合了消费者的心态,在享受价格优惠的同时,不必将未来的时间与未知的消费完全捆绑,先下单再比较,最后择优选择,想反悔也完全来得及。
可以说,这就是一种不失理性的数字囤积。在传统的会员卡年代,提前储值往往是为了以更便宜的价格购买产品和服务。时下,这一核心逻辑并未改变。不少选择预支消费的人表示,“我们看似在花钱,其实是在省钱”。确实,为了扩大流量、促进消费,很多商家在平台上推出优惠福利,有时甚至以个位数的价格就能抢到价值百元的套餐。什么时候订酒店最便宜、飞行套餐怎么搭配最实惠、如何通过购物券获取最大优惠……活跃于各类平台上的攻略,让“薅羊毛”成为预支消费的一门学问,折射出这一届年轻人精致且精明的消费观。
但线上囤券是否能够省钱,仍要打一个问号。尽管大额预支消费减少,但互联网生态中散布着大量的消费因子,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优惠套餐,很多人一次次为之埋单,积累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尤其在直播带货、社交分享等平台上,娱乐和消费更加紧密地绑定在一起。人们闲暇时刷直播、看帖子,在“种草”感兴趣内容的同时,难免就会顺手囤几张票、下几个单。从这个角度说,预支消费的场景、种类愈发丰富,在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对合理消费提出新挑战。
有网友将预支消费的过程看作调整自己消费结构的过程,假如在旅行与健身上预支消费,自然就会少买一件不怎么会穿的衣服、少入手一套跟风购买的彩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更有意义的事上;还有网友将视野放到更广区域,在消费水准相对较低的城镇进行团购,待返乡、旅游时再线下体验……当线上囤券改变了原有的消费方式,年轻人冒出了更多“小心思”“金点子”,更好平衡生活开销与生活品质。不因为线上消费而忽略品质,不因为价格优惠就盲目跟风,应当成为消费者心中绷紧的那根弦。
预支消费勾勒出美好的消费场景与生活图景,但其中不免存在风险。一些商家仍在虚假宣传,有时货不对板;也有消费者囤券后遇到商家倒闭、平台停运等现象,退款退货不便。对此,广大消费者要擦亮双眼,避免落入伪需求与乱跟风的陷阱,在必要时应依法维权;商家务必恪守自律,提供物有所值的商品与服务;平台方也应守土尽责,对入驻商家等严格资质审核,对相关经营行为严格监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避免让对消费的预支成为对消费者信任的透支。
这正是,
预支消费先囤券,可用可退任君选。
认清圈套擦亮眼,优惠便捷可得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