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几天的参访,我感受到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快速发展,充满活力。相信接下来的内地考察安排会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近日在广东参加交流活动时,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蔡若莲信心满满地表示。
今年4月-8月,香港将安排4万余名学生到内地考察,以帮助他们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少香港师生表示,十分期待接下来的“北上”考察,因为“了解内地最好的方式就是去走走看看”。
提前做好功课
公民与社会发展科(以下简称“公民科”)课程自2021年在港开设,该科要求香港学生在高中三年内至少要到内地考察一次。根据特区政府教育局去年向各中学发出的通告,公民科内地考察团设计了21条线路供学校选择,大部分集中在广东,另外在福建、湖南、贵州等地也有安排。受疫情影响,香港各中学此前未能开展大规模的内地考察活动。
为了能够让更多学生参与该活动,特区政府教育局要求各中学今年优先安排高二年级的同学赴内地考察。蔡若莲说,近期她率队到内地访问,就是做“先头部队”,来了解关于考察团的行程安排、参观点设计等情况,提前做好功课。和她一同前来的教师代表仔细了解往返考察城市的路程、询问参观点的展示内容和形式等,思考如何让考察活动更有吸引力。
香港不少中学还安排了为学生集体申办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俗称“回乡证”),以方便学生及时“北上”参加活动。
据统计,目前报名4月份考察活动的香港中学生有6000多名,涉及60多所学校;预计届时约有60多个学生团到内地参访,每团人数在100人左右。初期的考察活动地点将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为主,时间为1—2天。
期待深度交流
对于即将举行的考察交流活动,香港教育界认为,考察交流并非旅游观光,相关活动要聚焦主题,加入让学生思考和互动体验的内容,且要有一定的深度。
“学生在行程中如果只是拍拍照就离开,这不是我们想见到的。”香港培侨中学校长伍焕杰说,在考察团出发之前,老师应该安排行前会,让同学们收集资料,从而对参访点有基本的了解;另外学生们应该积极提出问题,并通过考察走访寻找答案,只有这样活动才办得有意义。
伍焕杰还表示,参访活动最好能有互动体验环节,让大家更有参与感。“比如有的行程会安排同学们到航天科普教育基地考察,如果学生们可以试穿宇航服、体验模拟太空生活,那么大家对航天知识和国家航天科技的发展进步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单纯的文字和图片展示就难以达到这种效果。”
对于伍焕杰的观点,部分受访的香港学生表示赞同。他们告诉记者,新闻报道一直说大湾区是“一小时生活圈”,但只有坐过从香港到广州、深圳的高铁,感受“飞一般的速度”,才能更直观地体会这个概念。新闻里还常说内地移动互联网给生活带来很大便利,那么大家就想着到内地参访时试试外卖软件,看看APP上到底有多少美食可以选择,下单后送达速度有多快。类似这样的体验都会让自己对内地发展有更立体的了解。
更好服务青年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不少港区代表委员表示,香港特区政府、香港教育界应和内地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为香港青年创造更多赴内地考察、实习、创业、就业的机会,让他们开拓视野,努力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除了中学的公民科可以提供“北上”考察机会外,香港特区政府还通过“内地交流计划”等项目,每年邀请数万名香港学生到内地各省份交流参访,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环保成果等内容。不少学生表示,亲身到内地考察后发现,内地的进步速度很快,机遇很多,希望未来可以赴内地深度发展。
在就业方面,香港特区政府近日宣布推出恒常化“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鼓励在香港和大湾区内地城市均有业务的企业提供职位,支持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发展。参与企业须按照香港法例,以不低于1.8万港元的月薪,聘请合资格毕业生,并派驻他们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及接受在职培训。
与此同时,广东省也为引进香港人才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去年5月,广东发布《支持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创业的实施细则》,除了为港青提供多种补贴、创业贷款外,还设置“大湾区职场导师计划”,要求具备3年以上大湾区工作经验的港澳籍人士方能担任,以帮助来就业创业的港澳青年更好融入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