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东方七日谈|稳增长促就业,给年轻人更多选择

季觉苏    2023-03-30 09:50:48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上一周,有关年轻人求职和就业选择的话题引发热议。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业市场相对饱和、高等教育转向大众化后,不少年轻人在求职过程中难免产生预期偏差。

从人数规模上看,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1158万人,再创近年新高;从学历结构上看,今年上海和北京的一些高校中,硕博士毕业生人数首次超过了本科生——这是高校毕业生求职所面临的现实。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GDP增长预期目标设在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千方百计增加就业,重点帮扶高校毕业生成为各地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大年初七,上海便举办了三年来最大规模线下招聘会,数千家企业带来超过2.5万个岗位,收到简历3.5万余份。

服务业是上海及长三角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蓄水池”。在上海,服务业贡献了超过70%的经济增长,活跃着一大批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大量受到年轻人青睐的工作岗位。但中小微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弱,服务业也最容易受到疫情冲击。今年求职季,传统的“蓄水池”蓄水能力减弱。

有媒体呼吁年轻人转变思想,拥抱各类就业选择,但这并不一定指“向下”就业,也可以多尝试转换跑道,“由虚向实”,横向拓展就业的可能性。

近年来,上海加速布局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硬技术、实体产业。这些产业除了需要少部分掌握核心技术的攻关人才外,还需要大量质检、试剂、生化等基层技术人员。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公司和高校对接时,有校方表示不少学生正忙于“专升本”或考公考编,一时招募不到足够的实习学生。

上海正围绕先导产业加速产学研布局。

产业格局正在悄然改变,让年轻人有了适应变化、拥抱机遇的就业新领域。以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为例,去年底发布的《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发展白皮书》预测,“十四五”期间,上海在化学药品、医疗器械、药物研发服务外包等领域,平均每年需求将超过10万人。这只是上海布局的多项先导产业的其中一个赛道。这些新领域虽然难以在现阶段一举改变人才分布格局,但增长率高、发展潜力大。

解决当下年轻人就业问题无法一蹴而就。总体来看,稳就业的关键在稳增长。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将各行各业的盘子做大,创造更多的岗位需求,就能吸纳更多的年轻人。

在鼓励和引导年轻人转变就业观念的同时,舆论环境应该多给予年轻人一些包容。政府部门应该为年轻人的就业进一步提供支持和帮助,努力缩小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福利待遇差距,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让年轻人自信从容地开启职业生涯。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城市”论坛举行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