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大江东 | 《望道》“唯信仰与热爱不可辜负”

姜泓冰    2023-03-30 09:49:28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望道”是什么?

它是一部刚刚公映的新电影。

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复旦大学校园里的一条林荫路。

是永远珍藏的《共产党宣言》。

是可以扩展的短语:“追望大道”。

是一群人的共同信念,或是一场人生修行。

一部摹写“真理味道”与“宣言精神”的青春电影

3月21日,北京;

3月22日,浙江义乌;

3月23日,复旦大学相辉堂;

3月25日,重庆……

这是电影《望道》剧组紧锣密鼓展开新片推介宣传的特别路线。与众不同的是,不止有名导与明星,更有一所大学的全程深度参与,还得到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等多方关心指导。

见过一所知名高校的领导亲自为电影站台么?北京的宣传活动中,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不光在电影《望道》放映前致辞介绍了影片的拍摄缘起,更表示:“复旦是赓续百年红色基因的光荣学府,我们将以电影上映为契机,进一步宣传好、弘扬好陈望道老校长的光辉一生和崇高品格,进一步教育好、培养好“宣言精神”忠实传人,激励全校上下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在重庆的电影推介活动中,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金力引用“唯信仰与热爱不可辜负”的电影宣传语并加以阐释:“信仰和热爱是支持我们不断奋斗、不断进取的 无穷动力。一百年前,无数仁人志士在为民族独立、人民解 放而奋斗牺牲;今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已 经开启,我们正以自信自强的姿态走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的人间正道。祝大家都能进一步从电影中汲取前行力量, 不负信仰、不负热爱,勇毅前行!”

影片主人公陈望道,是《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译者,我国马克思主义第一批传播者之一,也是著名教育家和学者、中文修辞学奠基人,还创办了中国第一个高校新闻系,更是解放后复旦大学首任校长。

这样弘阔、传奇的人生故事,足以引发社会关切。

让主创团队自豪的,是《共产党宣言》译者故事首登大银幕。

陈望道为翻译《共产党宣言》废寝忘食,误把墨汁当糖水吃,留下“真理的味道是甜的”佳话,广为知晓。电影《望道》还原了这段故事,更以陈望道为原点,将其与挚友陈独秀、妻子蔡慕晖,以及众多亲友、学生的故事娓娓道来,让观众走近百年前那个风雨飘摇、血泪交迸的年代,向坚守真理与信仰的志士仁人致敬。

影片的演员,都是实力派:刘烨饰陈望道,胡军饰陈独秀,奚美娟饰陈望道母亲,文咏珊饰陈望道妻子蔡慕晖,吴晓亮饰戴季陶,王锵饰施存统……据上影集团副总裁、影片监制徐春萍说,《望道》剧组在演员进组第一天,就开始通读2万字的《共产党宣言》,一字一句领略微言大义。

导演侯咏更在筹拍时大量研读资料、打磨剧本,光是相关文献和书籍就摞了两大箱,“主旋律和好看并不矛盾,”执导过程中,侯咏更注重有信息量的情节。影片中,周恩来为陈望道送盘尼西林的故事,就是团队在研读史料时发现的。

剧组1:1还原了浙江第一师范教学楼和陈望道的家,还精心布置,让观众看到当年的复旦大学教室和新闻馆,群演都是特意招募的在校大学生或刚毕业的年轻人,还原百年前的青春群像。

在大江东工作室看来,影片呈现出一种浓缩、凝重却又十分写意的风格,画面非常讲究,时常呈现一种油画般的质感。100年前,浙一师学潮里激愤的学子、痛心而无奈的校长;江南水乡义乌农村的石板桥、杂乱的旧仓房,温柔且含蓄照料儿子的东方母亲,河埠头为了饥饿哭闹不休而打孩子的农妇;挤在逼仄的上海弄堂、石库门里的文人志士,翻译《共产党宣言》的广告招来的众生相;在重庆北碚的简陋房屋、石砌阶梯、两腮塌陷营养缺乏却眼里有光的师生们……一幅幅,如明信片般印进观者的脑海。

相隔一百年,打量先辈的人生,会有怎样的视角?

听一听,感动他们的是什么?

饰演陈望道的刘烨,讲述他这样走进角色的精神世界:“不管是百年前还是今天,我们都会面临各种困难,只要能抓住自己的理想,坚持信仰,不畏困难,任何事情都可以实现。”

一张在重庆重建复旦新闻馆的照片让他备受震撼,“陈望道先生和几位学生在一起,身着长衫,瘦削到两颊深陷,可以想见当时的心力交瘁。”为了从外形上接近角色,拍摄期间他足足比平时瘦了17斤。投入拍摄后他了解到,陈望道6岁习武,精通多种乐器,很会写诗,能路见不平打跑坏人。“他像一位大侠,救国救民,奉献青春。”

导演侯咏则眼角泛泪:“绝大多数角色都有真实原型,想到历史上那些真实的牺牲,特别有感触。”

上影集团董事长、总出品人王健儿在北京首映式上说:“我们希望打造一部思想上有意义、艺术上有价值,能让普通观众感动的影片。创作中,每个人都跟着陈望道先生一起成为‘望道者’。电影之外,‘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是我们努力践行的精神。”

“我很赞成《望道》宣发语‘唯有信仰和热爱不可辜负’,”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望道之子陈振新说,电影《望道》凸显了习总书记“心有所信 方能行远”的理念,给当今青年以激励和启示。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19级研究生范涛溢曾在大师剧《陈望道》中饰演陈望道。排戏时,同学们也是共同研读《共产党宣言》,忘记了夏天的闷热和排练的辛苦,“真理的味道让人忘我”。

在陈望道故乡浙江义乌的首映式后,一位年轻观众感叹:“国破家亡、战火纷飞的年代,陈望道他们放弃个人得失、救亡图存。今天依然需要有这样的义无反顾,为理想奋斗,不辜负大好青春。”

百年征程,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的“追望大道”

在复旦师生曾“茅屋里求学,战火中教书”的重庆,观众们感动于陈望道和蔡慕晖从青涩甜美的初见,到相濡以沫的爱情,尤其是生死相系的雨中哭戏,让很多人泪目。戏外,望道先生有十几颗暗红色的相思红豆,伴随辗转大半生。1944年,蔡慕晖因太久没收到陈望道的信件,放心不下,赶去重庆北碚,此后陪伴先生,留在复旦任教,翻译了很多艺术书籍。

首映礼上,对这部“我们学校的电影”,很多复旦学生都有话说,提问踊跃。

为了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陈望道,复旦大学整理了望道先生的沪上足迹,重要的住处,包括黄浦区白尔路三益里当年的《星期评论》编辑部——《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出版前的校阅地;黄浦区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址,望道先生曾受陈独秀委托在此主持《新青年》编务;虹口区四达里103号,是先生写作《修辞学发凡》《因明学》之处,在此期间,1929年,他在复旦大学成立了中国高等学府的第一个新闻学系……

拥有众多思想者、革命者、文化人的居处、活动处、纪念地,正是“红色初心始发地”上海的独特精神财富。

除了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期间曾居住21年的国福路51号,即如今的《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另一处被复旦人津津乐道的重要地点,当属“复旦新闻馆”——电影里,身着灰色土布长衫的望道先生啃着烧饼四处奔波,乃至于昏倒街头,就是为了筹款建设该馆,作为校内实习基地,“让有志于新闻事业的青年能学以致用,进而改造社会”。

正值抗战最艰苦时期,说来难以置信,仅短短两个月,复旦新闻学系师生募集到账的新闻馆建设基金近200万元。建成后的新闻馆占地约30亩,集教学、科研、实验于一体。其中,有2间新闻实习室,可以容纳20人,内藏新旧报纸、杂志,印刷模型;2间新闻摄影室,可容10人,有冲印器具、药品及印纸。这规模,在困苦的抗战时期,真是不小。

新闻馆里还“暗藏玄机”,有一台可以收听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收音机。一大批进步青年在这里如饥似渴地聆听来自解放区的声音,新闻馆也被誉为“夏坝的延安”。

此后,随着学校迁回上海,“复旦新闻馆,天下记者家”的声望愈盛。

从一个人“望道”,到一群人的“追望大道”;一所大学,一座城市,都因此薪火不断,行稳致远。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城市”论坛举行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