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抵制“黑竞赛”,共同维护良好育人环境 | 人民锐见

立羽    2023-03-29 14:44:20    人民日报评论

今年寒假期间,一些人瞅准学生有较多空闲时间,借机违规举办竞赛活动,有微信群就曾散布大年初六线上举办“希望数学”违规竞赛消息。对此,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严肃查处,并于近日发布提醒,希望广大学生和家长理性看待参加竞赛的意义和价值,共同抵制违法违规“黑竞赛”。

2018年以来,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被大幅削减,教育部要求原则上不举办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竞赛活动,相关部门先后印发出台《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等,基本斩断了竞赛与招生、考试、培训挂钩的利益链。但受利益驱使,违规竞赛仍时有发生。比如,套上马甲躲避监管,以“科普活动”“冬令营”“闯关答题”甚至字母暗号等进行包装;借助第三方培训机构报名,并同时组织培训班、冲刺班,暗示交钱可保获奖,家长从公开渠道难以查证主办方信息。这类违规竞赛,不仅加重学生负担、损害身心健康,且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甚至涉嫌诈骗,必须得到有针对性的整治。

违规竞赛问题屡禁不止,究其原因,在于个别地方学校,还把竞赛奖项作为学生升学的一项依据。与此同时,一些机构片面夸大竞赛作用,鼓吹升学有效论,使得部分家长宁信其有,认为竞赛结果“即使不作为升学依据,充实简历也能提升择校优势”。虽然教育部门已明确提出,所有竞赛结果均不得作为中小学生招生入学依据,也不得作为中高考加分项目,但一些学校为了保证生源质量,明里暗里对竞赛结果会有所看重,这使得“黑竞赛”不愁没学生报名。

斩断利益链,治本之策是做好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工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宏观来看,校际、区域和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确实存在一定差距。家长总是希望子女到更好的学校接受教育,如果竞赛结果可以被当作升学敲门砖,那“黑竞赛”难免会“死灰复燃”。因此,要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合理配置教育经费、设备设施、师资生源等资源向薄弱地区倾斜。同时,继续深入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规定和“公民同招”,严查少数学校违规“掐尖”招生行为。规范招生入学秩序、保障入学机会均等,“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对参加违规竞赛的需求自然就会大大减少。

需要注意的是,抵制违法违规“黑竞赛”,不是为了叫停所有正规竞赛,而是为了进一步规范竞赛活动管理。事实上,让具有学科特长、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竞赛,可以帮助其开阔眼界、激发潜能,达到发现和培养相关领域拔尖人才的目的。此前,教育部已公布《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有关部门要做好竞赛管理工作,一方面指导名单内的竞赛提升办赛质量,确保公益属性,一方面引导家长、学校正确看待学生的兴趣培养、成长规律,自觉抵制名单外违规举办的竞赛,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

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以立德树人为目的,旨在挖掘学生特长爱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竞赛与升学彻底脱钩,回归育人本质,才能真正为家庭减负,帮助更多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城市”论坛举行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