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至19日,“钟敬文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暨钟敬文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来自国内外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近百名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会议研讨。
据介绍,钟敬文(1903年3月20日—2002年1月10日)是我国民间文学、民俗学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文艺理论家、诗人、散文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人民的学者”“中国民俗学之父”。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主席团委员、书记处书记张雁彬,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康震,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钟敬文先生长子钟少华等专家领导出席开幕式。
程建平在开幕致辞中指出,钟敬文先生在我国民间文学、民俗学学科发展及体系建设中作出卓越贡献。钟先生终其一生走在为民族民间文化“发采扬辉”的道路上,致力于中国民俗学学科人才培养,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乃至当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研究和保护培育了骨干力量。以此会议为契机,北京师范大学将进一步发挥人文社科重镇的优势,加强民俗学、民间文学等文化传承创新学科群的建设,积极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力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李屹在讲话中指出,在当下通过阐释与弘扬钟敬文先生的学术思想与精神理念,总结中国民间文艺的发展历程,研讨新时代民间文艺的发展命题,具有重要意义。要学习钟敬文先生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立国之本的思想、坚持民间文艺的人民性思想,继承钟敬文先生对民间文艺事业的热情,积极抢救保护民间文化遗产,弘扬钟敬文先生建构中国学派民间文艺学的精神,为建设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话语体系而奋斗。
大会主旨发言环节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邱运华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程正民、刘铁梁、董晓萍等专家围绕会议主题进行发言。
为期两天的研讨会围绕钟敬文先生的学术思想,以“记忆中的先生”“学科定位”“学科视野”“学科建设”“学科史”等主题展开学术交流。与会专家缅怀与钟敬文先生的师生情谊,从多角度探讨了钟敬文先生的学术思想、实践体系,其国际学术交流及其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成就等。结合民俗学在当代的发展,专家学者就对民俗学的当代性、中国民俗学派、恢复民间文学二级学科地位以及民俗学与非遗保护的关系等话题开展交流讨论,并探讨当代如何更好继承和发展钟敬文先生的思想和精神。
19日中午,会议闭幕式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举行。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叶涛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利慧、社会学院教授萧放作会议总结,表示此次会议充分显示出钟敬文学术遗产的丰富性与现实性,重温钟敬文先生思想,更深刻地体会到其厚重与前瞻性,其依然是启发当代民俗学前行的重要源泉。会议在跨学科和国际化的开阔视野中阐释了钟敬文思想的丰富内涵及其时代价值,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