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张艺谋导演,陈宇、张艺谋编剧,沈腾、易烊千玺、张译、雷佳音、岳云鹏、王佳怡领衔主演的悬疑喜剧电影《满江红》自2023年春节档上映以来,票房一路走高,截至3月14日已超过45.3亿元。与此同时,影片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3月6日,由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主办,《中国电影报》社承办,《电影艺术》《当代电影》学术支持的电影《满江红》专家观摩研讨会在京举办。孙向辉、张蕾、彭锋、张卫、陈旭光等主办方相关部门负责人,影片编剧陈宇及张德祥、侯克明、李道新、赵卫防、王海洲、赵宁宇、刘藩、谭政、高小立、胡建礼等业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影片的艺术特色与创作得失。国家电影局相关处室同志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由陈旭光主持。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党委书记,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孙向辉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2023年春节档”调查情况,《满江红》以88.4分位居历史调查所有397部影片满意度的第6位,影片在快节奏、强反转的悬疑惊悚故事中恰当融入喜剧元素,以相对轻巧的方式传达舍生取义、铲奸除恶的主流价值观和家国情怀,较好地平衡了商业性和艺术表达,成为张艺谋导演在内地上映电影中票房最高的作品。
孙向辉认为,《满江红》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类型片,其创作完成度、专业度在同等投资规模和题材类型中也比较突出。影片所取得的45亿多元票房,对提振市场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疫情之后巩固全行业的信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从艺术学院学科建设的角度,对《满江红》给予了高度肯定。在他看来,电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讲故事是一个智力活动。
《满江红》编剧、北京大学教授陈宇介绍,以张艺谋导演为代表的主创团队,最初希望创作的是一部与空间高度相关的影片。“影片追求极为紧凑的节奏和极高的情节力度,力求满足戏剧舞台的‘三一律’叙事准则。与此同时,我们希望创作一部能真正吸引观众的主流电影,表达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其中既蕴含宏大的民族情怀,也浸染着每个中国人都具有的家国情怀。”
陈宇表示,在拍摄《满江红》的过程中,主创团队的心里时刻都装着观众,尽可能站在观众的角度去思考剧情与人物设计,力求以更具创新性的方式将悬疑与喜剧元素有机融合在一起。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张蕾在总结发言中谈到了《满江红》的创作和市场成功对电影产业未来发展的启示,她认为要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守正创新,树立群众视角,接地气、聚人气,增强电影的吸引力。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道新说:“《满江红》是一部充满个性化的作品,其封闭时空与极致叙事体现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导演张艺谋风格化的镜头语言与编剧陈宇不断反转的情节设定,形成了某种美学上的共鸣。”他指出,影片恰到好处地让悲剧与喜剧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表达融合共生,也在弥合历史片与古装片之间类型界限方面作出了尝试与努力。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说,《满江红》用艺术的方式给这首词作了一个历史注释,“可以说,这部电影在艺术构思与表达上有新的探索。影片在技术层面体现了张艺谋导演的特长,无论是不断运动的镜头画面还是戏曲唱腔式的配乐,都在强化视听渲染,让人印象深刻、历历在目。”
“《满江红》的成功,最主要是叙事的成功。”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侯克明说,《满江红》中“剧本杀”式的创新叙事方式,拉近了影片与年轻观众的距离,影片通过高密度的情节、连续的反转和“脑补”式的时空跳切转换,将“精忠报国”等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精神融入观赏性很高的作品之中,满足了当下主流观众的审美需求与情感需要,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赵卫防认为,《满江红》通过对历史的重构,基于当代视角再度诠释“家国情怀”“舍生取义”等民族文化中最核心的元素,堪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影片对传统类型叙事进行了大胆的突破与创新,前半部分占主导的喜剧元素与后半部分占主导的悬疑元素互相作用,最终完成了弘扬爱国主义情怀的叙事主旨。”
“《满江红》45亿多元的票房数据,证明了重视市场规律、艺术规律和尊重导演个人艺术表达是电影作品实现商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王海洲说,影片将喜剧、悬疑、动作三大类型元素融合于一体,并选择适合的具有市场号召力的演员塑造相应角色,这一切都为影片赢得更广大的观众群体奠定了商业基础。
“《满江红》在非常坚实的中国传统的喜闹剧和民间文学的基础之上,进行了一次当代的演绎。”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赵宁宇说,影片非常大胆地写了一批人物在一个闭锁的空间结构之中,在较短时间之内的悬疑而又充满喜感的故事,对剧作、导演和演员表演,都是巨大挑战。“但影片主创以创造性的艺术实践和整体较高的专业度,实现了传统历史文化成功的一次当代演绎。”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研究员刘藩说:“影片从编剧技法来说,技巧很精湛。专业影迷和普通观众都能从不断反转的情节当中获得观影满足。从导演的角度而言,影片在虚与实的处理、大众接受与个人风格等方面,让人印象深刻。从人物塑造方面来说,编剧导演给的空间足,沈腾、易洋千玺将张大、孙均等人物塑造得层次鲜明、丰富立体。”
《电影艺术》主编谭政说:“我认为这部影片成功的原因有四点,即较为扎实的剧本、类型叙事的融合与拓展、高水准的制作以及有广泛民众基础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记忆。”他认为,《满江红》主创将喜剧的叙事嵌入由悬疑推动的叙事进程中,创新性地将多种元素融合在一个具有宏大的家国叙事、广泛的强烈民族情怀的历史故事中,拓展了中国电影叙事的美学维度。
一首《满江红》,满足了很多观众喜欢唐诗宋词的文学情怀,激发了观众的内心情感和共情。《文艺报》编审、北京评协视听委员会副主任高小立说:“这部影片最为重要的艺术突破在于,它打破了人们对于爱国主义题材影视作品的固有认知,跳脱出个人英雄主义或者集体英雄主义的叙事框架,以超越时空,巡回浪漫的爱国诗词《满江红》点燃了观众内心的爱国热情。”
“影片采用了类型杂糅的方式,将古装、悬疑、喜剧等元素结合在一起,进行了融合创新,打破了单一类型的票房天花板”,《影视风向标》主编、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胡建礼说:“这部影片对叙事也有极致追求,全片充满悬念,并将悬疑进行到底,同时也体现了编剧强大的叙事能力。”
“电影从剧本杀游戏的角度看,是讲述一群人‘分角色’‘具身扮演’,不断‘过关’又不断重来,最后以‘身体’、生命为代价寻找‘真相’,具有游戏化思维特点和游戏精神,受到‘游生代’年轻观众的欢迎就不足为奇了。” 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说。“其密集的反转颇具游戏可玩性、烧脑推理性和‘爽感’。影片的成功,预示此类具有‘剧本杀’特点的电影,无论艺术还是产业都会有巨大的潜力。”
“《满江红》连续性地集中使用反转艺术,其剧情的峰回路转和人物命运的生死抉择跌宕起伏,让人大感意外、大呼过瘾。”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说,影片不断的反转让观众了产生出乎预料的新奇和兴奋感,进而激发他们产生梳理剧情、回溯故事的冲动与反思,在此过程中观众也更加深入地参与了影片的二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