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一号文件”新提法透露哪些信号①】 首次写入“一号文件”,这个行动为啥如此重要

邱海峰    2023-02-28 09:06:03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海叔聊经济工作室

最近,天气转暖,大江南北相继开启了春耕备耕的大忙节奏。农谚说,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当前,怎么抓好粮食生产?今年如何确保粮食安全?新公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也就是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不少干货,其中“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首次出现在文件里。关于这个新任务,海叔请教了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有关专家。

这次文件提到“新一轮”,那么上一轮是什么时候?效果咋样?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曹慧对海叔介绍说,2009年,我国曾发布专项规划,提出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当时预测2020年全国粮食消费量将达到1.145万亿斤,按照保持国内粮食自给率95%测算,国内粮食产量应达到约1.09万亿斤,比2009年时约1万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增加近900亿斤,考虑到影响粮食生产和有效供给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专项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1万亿斤以上。

从实际进展看,粮食产能提升之快远超预期。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就已达到1.1万亿斤以上,党的十八大以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更是在前期连续多年增产、起点较高的情况下,接连迈上1.2万亿斤、1.3万亿斤新台阶。2022年粮食产量达到13731亿斤,创历史新高;人均粮食占有量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已经处于历史高位,为何还要进一步提升粮食产能?

先看粮食产能、产量这两个概念。粮食生产能力,即由资源状况和经济、技术条件所决定的,各种生产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的,可以相对稳定实现一定产量的粮食产出能力。也就是说,产能是产量的基础,拥有一定的粮食生产能力,才能确保需要时能产得出、供得上。

从当前形势看,我国粮食安全有保障,但基础仍不稳固,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国际国内两方面因素均需关注。

看国际,俄乌冲突以来,全球粮食安全状况比以往更为严峻,这一影响正延续至今年。联合国粮农组织1月份报告显示,乌克兰受严峻的财政限制、部分地区农民难以下地劳作等多重原因影响,冬小麦种植面积同比下降约40%;国际天然气价格仍在波动,化肥价格依然处于高位,可能导致全球化肥使用量减少,威胁粮食产量。

看国内,粮食供需还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消费量呈现刚性增长趋势,消费结构由以谷物、蔬菜等植物性消费为主的单一模式,向动、植物性消费并重的多元模式转变,大豆、油料自给率偏低以及饲料粮产不足需等问题依然存在。

再提升千亿斤,意味着中国粮食产能将迈上一个新台阶,达到1.4万亿斤以上。这并非易事。

专家分析,从1.1万亿斤到1.2万亿斤用了2年时间,1.2万亿斤到1.3万亿斤是3年,但在1.3万亿斤这个台阶上已保持8年。这意味着,受自然资源等多重因素影响,在1.3万亿斤这个高平台上,粮食产能越往上走难度越大。

怎么办?物质基础和机制保障是两大关键词。

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强调稳住面积的同时,还首次提出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开展吨粮田创建等任务,释放了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的鲜明信号。

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今年明确提出支持开展小麦“一喷三防”。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

如专家所说,粮食产能新增千亿斤是一项系统工程,还需脚踏实地、一起努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加强网络暴力治理,让“按键伤人”无法得逞 | 人民锐见
下一篇:大江东 | 长情陪伴,排忧解难!上海优化营商环境“进无止境”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一系列新职业正吸引着人才不断涌入

一系列新职业正吸引着人才不断涌入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