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有信,花开有期。最近这段时间,许多学校迎来开学季。为了迎接“神兽归笼”,不少学校和老师做足了功课,开学仪式感直接拉满。“萌兔玩偶迎新,醒狮表演助兴”“红毯拱门,气球礼物,新课本整整齐齐系上彩带”“合影板,红包墙,再抽个盲盒,许下新学期愿望”……朋友圈晒出的开学照片,让网友大呼羡慕的同时,也引发热议:如此“花式开学”,是否值得?
开学的仪式感,古而有之。开笔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俗称破蒙。在古代,学童在开学第一天,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正衣冠,点朱砂,参拜孔子像后,方可正式入学。这种仪式感,开启了“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的漫漫求知路,传承着“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的尊师明德风气。
学期制度普及以来,寒暑假生活的闲散,与开学生活的紧张,形成了反差,让部分“慢热”或是缺乏准备的孩子产生焦虑情绪。“开学前一夜,作业和台灯更配”“开学补作业,全国统一,代代相传”“我承认,收拾行李的时候,已经开始想家了”……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开学典礼、开学第一课、开学班会等各类仪式感满满的“花式开学”活动,有助于缓解开学焦虑,帮助孩子快速收心,更好适应新学期、新课程、新生活。
当然也有另一种声音,对“花式开学”表示担忧。有家长说,五花八门的开学仪式背后,若只是家委会出钱出力,则大可不必。有老师说,苦于学校摊派任务,也受不了与其他老师之间的比较。有人指出,“师者,传道受业解惑”,是学生为学、为事、为人路上的“大先生”,若把开学搞成联欢会,不仅加重了老师的负担,也显得本末倒置。还有人指出,过于花哨的开学仪式一看就价格不菲,不管最终出钱、出力的是谁,若不加以节制,将在相邻班级、学校的学生心中刮起攀比之风,对引导学生收心、转变角色方面起不到正向作用。
尽管声音莫衷一是,但育人是一致的初心。再隆重的仪式,若不是真心实意地为孩子们着想,仪式就等同于形式,走个过场、完成任务,无法在孩子们的记忆深处留下印象,更无法激励孩子们健康成长。所谓仪式感的意义,正是透过充满细节的设计,让某个时刻、某个瞬间、某个人变得与众不同,进而铭刻心中,内化为一种温暖、幸福或是感恩的美好力量,化作不竭的精神动力。于老师而言,也会在看到孩子们笑脸的刹那,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体会到为人师者的骄傲与幸福。付出与收获从来都是相辅相成,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当然还要看到,今年开学季是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的首个新学期。从长期网课回归到线下课堂,此前教学效果是否达标、教学进度是否统一等,都需要认真审视、统筹考量。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学校、老师为孩子准备了“开学礼包”,以满满的开学仪式感,帮助孩子们尽快适应线下学习生活;多地中小学推出了“开学过渡套餐”,暂缓安排新课程;一些学校将开启视力普查,循序渐进加强学生们的体育锻炼,积极进行心理健康引导。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着育人初心,出于对学生深深的喜爱和责任,老师们才会精心设计妙趣横生、巧妙生动、引人思索、富有新意的“花式开学”仪式,帮助学生从新鲜感、新奇感,逐渐重新熟悉教室、熟悉校园、熟悉上课铃下课铃的学习节奏,消除陌生感、紧张感。只有眼中、心中都有学生,多一些耐心和用心,这样的开学仪式才有效果,这样的教育才有意义。
这正是,
春渐深,假期尽,花式开学,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