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钱塘潮|从“我们的村晚”看文化礼堂如何激活乡土魅力

窦皓    2023-02-14 17:33:07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环城西路二十号工作室

身着蓝色传统服饰,在磅礴激昂的乐声中,舞者们用一连串刚柔相济的滚灯动作,将现场的气氛瞬间拉至高潮。在《张灯结彩》的开场表演中,兼具力量与美学动作跨越千年,诠释着“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的恢弘场面……

这里不是美轮美奂的剧场会堂,演员也并非经受过专业训练,但并不影响现场掌声雷动,观众席中爆发出阵阵欢呼。

这是元宵节的嘉兴海盐沈荡镇。逢年过节,这里总是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除了赶集市、逛老街,当地老百姓最期待的还是那场大家齐参与的精神文化盛宴——“我们的村晚”。

“节目里融入了很多海盐的非遗元素,像滚灯、塘工号子等,都是我们的拿手戏。”54岁的农村文化礼堂滚灯队队员杨海明十分自豪。

晚上七点,村晚在海盐县沈荡镇永庆村文化礼堂正式拉开帷幕。戏剧小品、音乐说唱、非遗表演、模仿秀……海边渔民、山区果农、务农村嫂、乡村致富带头人等数百人同台献技,共同为现场观众奉上了这场具有独特乡土魅力的文艺演出。

来自海盐县于城镇何家村的老苏是村晚的忠实观众。从2015年第一届“我们的村晚”正式亮相,之后八年时间里,“追村晚”就成了老苏每年过年时的必备项目。用他的话来说,“看(村晚)已经成了过年的一部分,不看这个年都不完整”。

而看村晚的场所,村民们同样十分熟悉,因为那是他们“晚饭后放下筷子就想去的地方”。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物质生活不断富足,文化礼堂也在浙江各地应运而生。它不仅拥有多元的文化场馆和设施,更承载着丰富文艺活动,让广大群众亲身参与了进来。

海盐县何家村率先落地从“村(社区)—网格—文化中心户—群众”依次推进的“文化中心户联户”联系机制,以文化中心户为介,依托文化礼堂开展乡风文明建设。而在海盐县通元镇丰义村,除满足本地村民活动需求外,独具特色的丰义大礼堂也成为了乡村旅游中的一处重要文化地标。除此之外,雪水港村打造的红色文化馆特色IP式文化礼堂,百步镇依托四堂四馆开展的礼堂文创市集……在嘉兴海盐,越来越多别具一格的文化礼堂走进了老百姓的生活中,融入到了现代高质量乡村建设的蓝图里。

“文化礼堂建好,更要用好。”老苏说,焕活生机的金钥匙便是活动基础上的多方参与。

老苏所在的海盐县于城镇何家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村里文化礼堂中的特色展厅、礼堂剧院等设施,满足了群众的日常生活所需。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村民们还将厅堂改造成与左邻右舍共享的“电教娱乐室”,把书房改造成常供邻居学习交流的阅览室,甚至还有不少村民在自家小院自编自演小品邀请村人来共同观看,老苏就是其中的一员。在村干部的支持下,他还牵头成立了“草根艺术团”,一跃成为了村里文化礼堂的“常驻嘉宾”。

自2013年启动礼堂建设以来,嘉兴政府累计投入19.69亿元、建成文化礼堂791家,培育5000余支村级文艺团队和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文化活动每年5万余场次,可惠及群众高达150万人次,实现了“大门常开、活动常在”的基本目标。

漫步在嘉兴乡村的小道上,文化特色浓郁的礼堂随处可见。站在新起点,文化礼堂还承担起推广传承当地文化的任务,从而丰富乡村文化公共服务供给,激活新时代乡村振兴文化活力。从挖掘千年蚕桑文化的八泉村文化礼堂,到展现非遗灶头画的古塘村文化礼堂,再到拥有百亩梅林之景的南梅村文化礼堂……这方面,嘉兴同样下足了心思。

放眼浙江,从最早的临安区上田村文化礼堂建设,到如今的省内文化礼堂遍地开花,浙江省始终走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前列。据了解,截至2022年,全省农村文化礼堂累计建成20511家,基本实现了省内“全覆盖”,其中率先实现全覆盖的便是嘉兴。

如今,在文化礼堂唱村歌、办村晚、开一场全民参与的农民运动会,也已成为了不少浙江农村百姓的“心之所向”。据统计,今年春节前后,已有5800余场“我们的村晚”在浙江省各地农村文化礼堂上演。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点到面、串珠成链。凭借着对乡村文化建设、乡村宣传文化阵地的多年思考,十年来,浙江文化礼堂建设持续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已然镌刻进浙江人的乡村记忆。嘉兴,这座有着7000年文明史、约1800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正在通过遍布其间的文化礼堂,传承故土文脉,让乡村更有“精气神”。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灾难来袭:让我们成为彼此的希望,支撑共同的命运 | 睡前聊一会儿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