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东方七日谈|夯实社区救治“第一道关口”,增强居民战疫信心

方敏    2023-01-11 18:46:03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保健康、防重症”成为新的工作重心。1月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做好新冠重点人群动态服务和“关口前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根据实际,适时将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小分子药配送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上级医院指导下开展社区医疗救治。“偏爱”基层,上海又有新动作。

新年第一周,“小分子抗病毒药物进入上海社区医院”的新闻倍受关注:1月3日起,相关药物配备优先向社区医院倾斜,患者可经医生问诊、评估后获得处方。网友纷纷点赞:“真是个好消息”“上海这一波带了个好头”……

保障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拼的就是救治速度、医疗资源等。备足药物,并保证脆弱人群特别是高龄老人在“黄金72小时”内及时用药,才能最大程度阻断轻症转重症风险,有效“防重症、降病亡”。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像上海这样的城市,高龄老人和有基础病的脆弱人群绝对数不小,即便感染成为重症的比例很低,也会给医院重症资源造成很大压力。让资源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才能减轻二、三级医院救治危重症患者的压力,更好抓住“黄金72小时”窗口期,从病毒手中抢回高危人群的生命,这也是非常时期的必要举措。

保障基层医疗救治,上海不止做好药品准备。上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第一轮发热诊疗资源扩容的基础上,全力推进第二轮扩容增能。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2日,上海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增吸氧位1711个、输液位2562个、发热诊间238间。同时,抗病毒药物(小分子药物)、指氧仪、氧气罐等物资配备优先向社区医院倾斜,基层新冠救治与防重症能力持续提升。

“软”“硬”兼施,夯实社区救治“第一道关口”,上海对基层的“偏爱”让战疫信心更足。

1月4日,《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治规范与分级诊疗流程》(基层医疗机构简版)发布,临床“四步简易治疗法”易懂好记,基层医生心里有了底。从2022年12月中旬起,上海市卫健委成立市级重症专家组,定点下沉指导,参与远程会诊。“小医院来了大专家!”街坊邻里口口相传。“大医院暂时买不到的药,在社区医院反而能买到”“大医院没有床位,社区医院有”……患者对社区医院、家庭医生的信任度陡增。

目前,上海各社区医院已从二、三级医院分流50%至60%的轻、中症患者,极大缓解二、三级医院压力,更多轻症不再向重症转化,更多重症病人生命得以挽救。

从夯实基层入手,给予基层医疗机构更多“偏爱”,就是在给百姓更多“偏爱”。这样的温暖,更加坚定了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德友谊·爱的旋律”中国美术馆之夜举办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