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香港多管齐下增进青少年家国情怀

任成琦    2023-01-09 11:31:19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日月谈工作室

“二十大精神宣讲会深入宣讲了‘中国式现代化’等内容,尤其指出了香港在金融、创科、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地位,让学生更加了解香港背靠祖国发展的优势和国家未来发展的前进方向。”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专业进修学校(港专)校长陈卓禧表示。

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着力提升青少年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赴港宣讲会和特区政府最新施政报告,办好教育事业,香港多管齐下增进这一群体的国家认同。

培根铸魂

应香港特区政府请求,国务院港澳办邀请中央宣讲团成员向香港各界展开宣讲二十大精神系列活动。陈卓禧认为,宣讲会的内容很有深度,对于学校开展培根铸魂的教育工作,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性。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日前表示,香港每年花不少经费在教育上,青年接受教育和培养后成为堂堂正正、爱国爱港的中国人,是一个基本要求。香港特区政府的最新施政报告提出,特区政府将强化以“多重进路、互相配合”方式,推动学校在课堂内外推行国民教育,加强学生的国民身份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教育局将全面支持学校有系统地规划和推行国民教育,让学生从小正确认识国家历史,体会中华文化和价值观,尊重国家象征和标志,认识宪法、基本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据介绍,为将爱国爱港精神融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培育新时代人才,汉华教育机构、香岛教育机构等6个办学团体联合组成了香港华夏教育机构并于日前举行成立仪式。爱国教育支援中心也在此前成立,把国情教育全面推广到全港中小学和幼儿园。香港沙头角抗战纪念馆相继启用,标志着香港爱国主义教育进入新的里程碑。这些机构设施,活动计划的规模越来越大,覆盖面也越来越广。

丰富多彩

“我们要积极把中央政策尽可能多地转化成香港青少年能够理解的方式、内容讲出来,结合中央政策讲好中国故事、香港故事。” 陈卓禧表示,按照以往惯例,二十大报告一类的学习多是老师讲、学生听,他们组织的这次活动则特意准备了二十大报告的印刷本,老师和学生一起看着文字细读。

陈卓禧认为,二十大报告内涵非常丰富,一句句研读,能更好地加深学生们的印象和理解。“例如,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我就提问,‘什么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体现在哪里’,启发学生进行延展性思考和交流。现场互动热烈,学生们积极性都很高。”

“爱国教育方式应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香港培侨中学校长伍焕杰说,学校邀请驻港部队军官组织学生军训、参观军营,让学生对国防安全有了深刻印象。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表示,理工大学推出社会学习活动,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学校设置中国历史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岭南大学协理副校长、立法会议员刘智鹏建议,有关部门应改良现行的初中中国历史科课程,包括考虑将文化史、社会史作为课程主体,并改以考察报告或专题研习方式等取代传统答卷式的考试等,借此更有效地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积极融入

让香港市民秦凌感受最深的,正是香江上下不断增强的爱国情怀。当大家一起在公园举办活动并齐唱《歌唱祖国》时,很多年轻的香港本地家长会带着小朋友自发参与进来,“小朋友还会自己跑过来向我们要国旗,跟着一起唱歌。”

近年来,除了在教育体制、教材内容等方面积极改革外,香港也始终坚持推动青少年与祖国内地的交流,创造更多的平台吸引香港青年参与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项目中,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增强国家认同。

“少年强则中国强。香港青年应该在国家新发展阶段中有新的更大作为。”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卢明杰都表示,香港青年一代眼界应该更宽,主动走进祖国内地,真实感受并自觉融入飞速发展的国家。

陈卓禧表示,计划接下来多组织开展几次座谈会,更深入地向青年学生宣讲二十大报告,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国情,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以实际行动服务香港、报效国家。因为祖国和香港的未来,寄托在年轻一代身上。“我们当老师的也最清楚,让学生信服,最主要是让他学有所成,并为他带来实际收获。”所以他相信,当更多的香港青少年在祖国快速发展的洪流中抓住机遇、创造业绩,他们就会对爱国主义理解更深、共鸣更强。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德友谊·爱的旋律”中国美术馆之夜举办
下一篇:嗑起中国剧,“歪果仁”也上头 | 睡前聊一会儿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