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走共建共享共赢之路

宋国友    2023-08-18 10:12:29    人民日报

现代化是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的普遍追求。当今世界,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发展鸿沟拉大,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霸权霸道霸凌行径给人类现代化进程带来威胁和挑战。零和博弈还是合作共赢?在人类现代化进程面临关键抉择的历史时刻,习近平主席指出:“任何国家追求现代化,都应该秉持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走共建共享共赢之路。”共建共享共赢的现代化之路,有力回答现代化之问,指引人类现代化进程的正确方向,为开辟世界现代化新图景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共建为人类现代化提供新的实践方式。今天,人类交往交流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密切。同时,人类社会进入风险增多、挑战频发的时期,如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人类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无论是推进现代化建设,还是应对风险挑战,任何国家都无法独自完成。只有加强全球互联互通,世界各国才能实现联动增长;只有齐心协力应对挑战,才能战胜挑战、开辟未来。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做大人类现代化的“蛋糕”,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

共享为人类现代化提供新的分配方式。每个国家都有通过推进现代化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的权利。当前,全球公平性问题日益突出,南北发展差距面临扩大甚至固化的风险。利益共享的现代化才是可持续的现代化。只有增强现代化成果的普惠性,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世界才能更好发展。国际社会应坚持共享的原则,保障发展中国家正当发展权益,促进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努力让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

共赢为人类现代化提供新的思维方式。历史上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中,推进现代化理应摒弃我赢你输、赢者通吃、零和博弈的旧思维,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一国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另一国必然失败,这个世界完全容得下各国共同成长和进步。共赢的思维方式,能够为人类现代化汇聚更强大的正能量。

中国人始终认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在人类历史上,有过各种现代化尝试。中国式现代化把自身利益和全球利益高度结合,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为世界谋大同。作为全新的现代化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共建共享共赢之路的生动实践。

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是国际正义力量的壮大。长期以来,中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没有主动挑起过任何一场战争和冲突,没有侵占过别国一寸土地。中国本着负责任大国担当,从自身现代化建设所需和平环境出发,参与地区热点问题政治解决,积极劝和促谈,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在全球现代化史上,中国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令人瞩目。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超过18%,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为促进国际自由贸易、稳定世界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压舱石和动力源作用。中国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国对其他国家经济作出的贡献。特别是在全球经济遭遇金融危机和疫情冲击等危急时刻,中国用负责任的经济政策和实实在在的行动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正能量。中国实现现代化,为世界带来的是更多的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和增长机遇。

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国式现代化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既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又重视与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在交流互鉴中共同进步。中国实现现代化,为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动力。

这个时代,充满挑战,也充满希望。唯有走共建共享共赢之路,才能汇聚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事业之合力,形成推动世界繁荣进步的时代洪流。中国将始终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携手各国同行现代化之路,不断为推进人类现代化进程作出新贡献。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18日   第 09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
下一篇:养好滩羊 增收致富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