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颜鸣皋:我国航空材料界的拓荒者

高文静    2023-09-20 11:59:17    学习时报

颜鸣皋(1920.6—2014.12),浙江慈溪人,材料科学家、金属物理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2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机械系。1947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冶金科学硕士学位,1949年获工学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在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冶金系任教授。1957年调入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历任研究室主任、总工程师、技术副所长、科技委主任、高级技术顾问等职。曾担任全国科联秘书处处长、中国金属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材料学会理事长,中国航空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材料工程学会主任委员、中国材料科学会顾问等。1999年被国际疲劳大会授予“国际疲劳大会终生荣誉会员奖”,2001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颜鸣皋是我国航空钛合金研究工作的开创者之一,组建了中国第一个钛合金试验室,他在金属织构理论、航空钛合金研究、航空高温合金应用基础研究和航空金属材料疲劳与断裂研究等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取得了一系列系统性、创造性的成果。他亲自指导培养研究生和博士后,为航空材料领域培养出一批杰出人才。

  第一次见到颜鸣皋院士是在2010年冬,我们到武警总医院看望他。颜院士那时已病重在床,却硬要扶着助行器站起来,热情而庄重地跟我们每个人握手。已经90岁高龄的他脸庞瘦削,但精神矍铄,跟我们畅谈了一个多小时仍然兴致勃勃,护士只好“强行”打断并请他去休息。身边工作人员介绍道,颜院士依然密切关注着世界航空材料学研究发展和国家战略政策,他的病房时常成为专题学术讨论的场所,甚至成为他和专家领导研讨的“会议室”。
       辗转多地一心向学
  1920年6月12日,颜鸣皋出生于河北省定兴县。由于父亲在火车站工作,他们一家经常要随着父亲的工作搬家,这种动荡的生活一直持续到6岁,他才被送回宁波慈城老家接受启蒙教育。颜鸣皋自幼聪慧,读书也十分刻苦,五年级时,他就跨级考取了武昌博文中学。文博中学是一所英国人开办的教会学校,很多课程采用英文授课,这里的学习为颜鸣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战乱,颜鸣皋后又辗转至北京、武汉等多地求学,最终于1938年考取了重庆中央大学机械工程系。
  当时,中央大学的宿舍是搭建的竹棚,四面透风,一到冬天,同学们常常被冻得难以入眠,还要时常躲避日寇的飞机轰炸。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颜鸣皋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央大学毕业,取得了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他怀着一颗火热的心进入中央工业实验所工作,参与了万能试验机的设计制造,并对楠竹开展了系列力学试验,从此踏上了材料应用研究之路。
       赴美进修崭露头角
  1945年,颜鸣皋被选中公派赴美进修精密机械制造,在美国普惠航空发动机公司任实习工程师,从此与航空结缘。为了多学知识,他利用休息时间前往耶鲁大学冶金系旁听,并于1946年春正式申请进入耶鲁大学攻读金属物理学。仅用一年时间,颜鸣皋就获得了冶金科学硕士学位。同年,他发表论文《金属加工织构的研究》,第一次同时对三种常见晶系的滑移系与加工织构进行了推算。这项研究被当时的学界视为织构专著中较为完整和成功的织构形成理论之一,受到了国际冶金界的关注。1948年,他又在铝单晶横断弯曲试验研究工作中取得新的进展,提出著名的“显微弯曲假说”,解释了金属在拉伸、压缩和轧制下的一系列塑性变形现象。同时,在铜织构研究中,他创造性地把X射线掠射法用于织构测定,对微量杂质磷在固溶和化合物状态时对再结晶织构的影响,提出了独到的见解。1949年春,颜鸣皋被破格选为美国“希格玛—塞”科学学会荣誉会员。同年7月,他以“铝单晶体的横断弯曲研究”为题,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获得耶鲁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颜鸣皋随即被聘为纽约大学工学院副研究员,负责钛合金实验室的筹建工作。钛合金是20世纪四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结构金属,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间,他受美国陆军部的委托,开展钛—碳、钛—氮平衡相图的研究,对钛合金的性能及工业化生产进行研究攻关。他首次提出了关于铜合金和钛合金材料的拉伸、压缩与轧制织构形成的理论机制,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一心归国不屈抗争
  尽管在国外享受着优厚的待遇,但颜鸣皋一直心系祖国。“我的祖国一穷二白,需要我们这些人回去,报效国家,这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和责任。”颜鸣皋这样向纽约大学工学院研究部主任尼尔森教授解释自己的选择。
  1949年6月,颜鸣皋参加了“留美科协”在美国匹兹堡召开的全美代表大会。1950年初,他被推选为协会监事和冶金小组组长,开展动员留美同学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的活动。同时,他还负责与国内联系,收集国内来信,并向在美留学生传递《留美科协通讯》。
  为了国家能更好地发展冶金和材料研究,颜鸣皋组织冶金小组成员集体翻译了《金属物理引论》,制定了统一的冶金学名词,后来成为我国第一部《冶金学名词》的重要基础资料之一。
  1950年,颜鸣皋早早就预定了10月上旬回国的船票。但在9月底,他突然被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人员带走,以“非法留居”的罪名关押到纽约的埃利斯岛,并被强行退掉船票。他的名字旁边还加了“Red”一词,意思是赤色分子。颜鸣皋没有屈服,他强烈抗争,并扬言要绝食。经过学校和友人的帮助与营救,他才得以走出牢房。1951年2月,历经曲折,颜鸣皋和一百多名中国留学生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辗转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炼钛合金填补空白
  归国后,颜鸣皋积极投身国防科技建设,受聘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冶金系,任教授兼金属材料教研组组长。1954年改任机械工程二系(弹药系)系主任,创建了我国武器弹药专业。1956年,颜鸣皋参与编制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科学技术发展规划《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他倡议的钛合金研究被列为572项科技攻关中的72个重点攻关项目之一。
  颜鸣皋带着党的重托,来到刚刚组建的第二机械工业部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现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主持筹建我国第一个钛合金研究室。研究室面临着无材料、无设备、无人才等重重困难,成员大多是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他们完全没有钛合金的概念,有的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名词。颜鸣皋不得不组织大家“恶补”基础知识,“打好地基”才能正式开展工作。从亲自授课到一点点收集资料,从和大家围坐一起集思广益到亲自动手具体设计,颜鸣皋带领这批青年技术人员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艰苦奋斗,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实验,经过无数次“实践—失败—再实践”的过程,他们终于熔炼出我国第一块3公斤钛合金铸锭,这块银光闪闪的“宝贝”结束了我国研制不出钛合金的历史。此后,颜鸣皋又带领团队自行研制了25千克真空自耗炉,并开展了一系列钛合金材料的试制加工工作,为我国航空钛合金材料的研制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大批科研人员在颜鸣皋的培养下崭露头角,其中就包括后来的中国钛合金研究与应用开创者之一曹春晓院士。
  1957年10月,颜鸣皋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报国情怀兑现了自己的入党誓言。
       攻坚克难再创新高
  20世纪70年代初,我军正在服役的国产歼6飞机多次出现起落架开裂问题,严重威胁到飞行训练安全,为此找到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请正在病休的颜鸣皋参与查找原因。颜鸣皋带领团队对断口形貌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一套简便快速准确的裂纹检测方法。为了对付内孔裂纹,他们还研制出了内孔喷丸强化板带,通过试飞和损伤容限评估,证明了补焊方法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实用性,有效解决了开裂造成的安全问题。
  这是颜鸣皋科研道路上的一个新航标,他盯住了当时的世界前沿尖端课题——航空材料疲劳与断裂。颜鸣皋敏锐地捕捉到断裂力学和新型检测技术在世界航空界的迅猛发展,而我国的研究尚处于空白。他立即组织固体力学与物理冶金相关人员采用宏观力学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金属材料的疲劳裂纹扩展展开研究。这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新机种选材、服役机种故障分析和延寿作出了重要贡献。颜鸣皋还应用断裂力学分析与错位模型,首次推导出预测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的理论计算方程。1978年,由其撰写的《金属疲劳断裂微观机制》正式发表,成为我国第一篇有独立见解、兼顾分析和系统阐述的有关疲劳与断裂微观机制的论文报告。他不仅是我国疲劳与断裂研究的先行者,而且像一名经验丰富的医生,为祖国的战鹰疗治损伤、保驾护航。
  颜鸣皋一生成果丰硕、贡献卓越。他曾主编和翻译出版过《航空材料学》《镍基高温合金的强化》《金属的疲劳与断裂》等多部专著和译著,先后发表论文200余篇。他还主持编撰《中国航空材料手册(第一版、第二版)》等专业图书和多种力学性能手册,为航空材料生产、科研和教学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资料。1991年4月,颜鸣皋荣获航空航天部颁发的最高奖励“航空金奖”;1999年,他被授予“国际疲劳大会终生荣誉会员奖”;2001年,他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9年,他荣获全国侨界“十杰”。
       培养栋梁淡泊名利
  颜鸣皋一生获奖无数,但他常挂在嘴上的却是这样一句话,“人若无求情自高,人有追求寿亦长”。在他看来,科研最为体现一个人作风和品格,只有无私无畏,勇于献身,才能求得真知。
  颜鸣皋把振兴祖国航空工业的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他倾注心血培养青年科技人才。1985年,65岁的他在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创立了材料学博士点和博士后工作站。他亲自指导培养了15名硕士、22名博士和9名博士后,这些学生大都成长为各专业领域的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2003年,颜鸣皋将浙江慈城400余平方米的祖居捐赠给了国家。2006年,这座祖宅经修缮后被命名为“慈城院士陈列馆”,里面陈列了包括颜鸣皋院士在内10名院士的生平事迹,也成为慈城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
  2014年12月24日,颜鸣皋与世长辞。择一事、终一生,作为中国航空材料界的拓荒者、中国航空钛合金研究的开拓者,颜鸣皋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航空事业。从金属织构理论到航空钛合金研究,从航空高温合金应用到航空金属材料疲劳与断裂研究,他以卓越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将自己的一生书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守护森林36年的白衣天使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