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鹏飞,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万庄镇党委书记、一级主任科员。2022年,43岁的他被评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怎样才能成为令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答案或许就藏在许鹏飞办公室角落的一件工装大衣上。“天天穿正装怎么行?要深入群众,要和老百姓打成一片。”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许鹏飞经常穿着这件大衣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群众生产生活。
自2015年到万庄镇工作以来,许鹏飞始终把群众当亲人、把发展当家事,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服务群众、用实干践行初心,以饱满的热情服务一方百姓,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聚力发展新产业 振兴乡村为百姓
春和景明,万物勃发。过些天,万庄镇柴孙洼村就将迎来桃花盛放的季节,按照往年惯例,届时打卡的游客和村民将共赴一场春天的约会。柴孙洼村有着50多年桃树种植历史,可由于农户分散种植经营,多年来未能有效形成合力,外界即使吃上这里的桃子也鲜少知道产地。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许鹏飞到任万庄镇前。到任后,在许鹏飞和万庄镇党委带领下,柴孙洼村做足“桃树文章”,迎来跨越式发展。
“我们村的桃林再也不是木疙瘩,如今可是‘金不换’。”村庄更美了,腰包更鼓了,柴孙洼村的老百姓心里乐开了花。
“一村富不算富,村村富才是富。”如何挖掘更多的村街优势,实现产业振兴和乡村振兴?这成为许鹏飞接下来思考的问题。
西华营村种植蔬菜大棚已有30多年,村民种植经验丰富,加之土壤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钾含量较高,为黄瓜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考虑到这个优势,许鹏飞和万庄镇党委鼓励西华营村引入黄瓜新品种,打造绿色生态种植基地。通过镇村干部带头示范,领着群众一起干,西华营村逐渐形成蔬菜种植这一特色主导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好、农民致富快的新路径。
走村串户深入村街,许鹏飞不知把辖区内村街转了多少遍。围绕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许鹏飞提出推进乡村振兴“一南一北”精品线建设:打造北线柴孙洼村、石槽村等7个村精品线,形成“一村一品”特色;建设南线龙河精品线,形成“文旅+康养”产业链条。
龙河是廊坊人民的“母亲河”。在龙河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中,许鹏飞带领工作组扑在一线昼夜奋战,完成沿河地表清理11.2公里;积极引进龙河沿岸民宿项目,预计投入资金8000万元……如今的龙河,宛如一条巨龙,即将腾飞。
“还老百姓一个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乡村,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就是我们的目标!”望着眼前的“母亲河”,许鹏飞眼神坚定。
建强基层堡垒 铸牢红色盾牌
万庄镇下辖42个村街和5个社区,其中3个是石油矿区社区。2021年,石油矿区“三供一业”移交地方,一下子给万庄镇增加了近4万人口(相当于原有人口数量翻番)和28个矿区单位的基层社会治理任务,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许鹏飞第一时间开展实地调研,积极协调各相关单位,打破矿区原有管理模式,增设8个社区居委会,增加42名社区工作者,进一步健全社区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又创新提出成立地矿“大党委”,构建起各方联动、齐抓共管、优势互补的“大党建”格局,建强组织队伍,聚焦民生实事,将地方与矿区各单位“拧成一股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他带头包联矿区2个单元48户156人,一年中为群众解决难事50余件。
2022年3月,廊坊市突发新冠疫情,全市域采取临时应急管控措施。万庄镇位于廊坊市区西北部,西部和北部有8个村街与北京市大兴区接壤,边界线长达30余公里,土地犬牙交错,进京路口8个,检查站4个。特殊的地理区位和复杂的实际情况赋予万庄镇重大政治责任。
“当好河北首都政治‘护城河’排头兵,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需要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许鹏飞深知环京防线在疫情防控中担当的重任,工作中不敢有丝毫懈怠。
及时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周密组织环京防疫工作;徒步走完30余公里沿线,查找弥补防控漏洞;在卡口检查站一待就是半天,不断优化检查程序以提高效率避免拥堵;在一线设立党员先锋岗,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先锋模范作用……许鹏飞将巡查指导、检查流程、后勤保障等事无巨细记挂于心,构筑起拱卫首都安全的钢铁长城。
3年多的时间,为首都安全铸牢红色盾牌,这理应骄傲。可当被问及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什么时,许鹏飞的答案出人意料。“最有成就感的事情莫过于知道真正的农村什么样、农民什么样。他们付出得太多,他们太好了!”
和谐征迁保民生 服务临空展作为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建设是国家发展新的动力源、河北发展新的增长极,也是廊坊市新一轮大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性机遇。从接到征迁任务的那一刻起,许鹏飞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圆满完成任务,让群众满意,让上级放心。
结合村街实际,许鹏飞按照“积极作为、靠前服务,统筹协调、把握进度,联动各方、凝聚合力”的工作思路,探索形成“四五六”搬迁工作新模式,算清政策、经济、感情、政治四笔搬迁账,充分发挥党政主要领导、包联干部、区直工作组、村街干部和志愿者五支队伍作用,实行测量、清点、评估、确认、研审、拨付六步工作法,圆满完成6个村街837户、1392宅的整村搬迁和航空物流园区、水系改造、新奥研究院等多个重点工程项目涉及的21个村街4万余亩供地任务。
对“故土难离”的老年人,许鹏飞专门聘请摄影师,挨家挨户为老人与老房拍摄合影,指导村委会给老街坊们统一联系租房,让大家还住一块儿;对不理解征迁工作的村民,他耐心听倾诉,反复讲政策,连续一个星期陪到凌晨,直到对方心悦诚服;对临空区内曹留犊小学学生的随迁分流工作,他积极协调市、区临空办和教育局解决校车问题,实地踏勘40余公里,设置停靠地点,规划校车路线,安排实地对接演练,确保孩子们快速安全上学,获得分流学校和学生家长一致好评。
在征迁过程中,许鹏飞始终坚持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视同仁、一包到底,实施阳光操作,接受群众监督。通过和群众拉家常、讲政策、交真心,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疏导签约8户11宅,解决大田地上物赔补43亩,流转土地7230余亩,发放土地流转费3.7亿元;顺利平稳完成6个征迁村街的“两委”换届工作,构建“五级包联体系”,打通服务征迁村民的“最后一公里”……
“去农民家里,人家倒上水,你们一定要喝,不要摆‘官架子’……”采访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许鹏飞不仅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对下属也同样严格。在万庄镇党委、政府每个工作人员的办公室里,都有一件许书记同款的工装大衣。
服务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和千千万万默默无闻的基层工作者一样,许鹏飞把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化作满腔工作热情,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目标的道路上,步履坚实、砥砺前行!
(郭京泉、王艳对本文亦有贡献)
(《人民周刊》202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