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用一生书写诚信答卷

孟繁哲    2023-02-21 10:52:26    人民日报

【人物】“信义老农”陈廷海

【故事】陈廷海是湖北省当阳市半月镇红光村村民。2006年6月,红光村及周边村的村民像往年一样,将当年收获的上百万斤油菜籽交给陈廷海,由他负责售卖给一家油脂厂,油脂厂老板却在一天夜里突然不见踪影,陈廷海因此背上98万元债务。对此,陈廷海立下誓言砸锅卖铁也要把钱还上。此后的17年里,为偿还210户乡亲的欠款,他和妻儿勤劳苦作、省吃俭用,风雨践诺。陈廷海曾因诚实守信当选“中国好人”,被网友亲切地称为“信义老农”。

【点评】

17年的光阴,意味着什么?对陈廷海来说,过去17年里,他最高兴的时候之一就是还钱的时候。陈廷海用17年的坚持跑出了一场履行承诺的马拉松,也将“诚信”二字一笔一画写在了自己的人生答卷上。

“只有还清,我才能挺直腰板做人!”一句话,道出了陈廷海还债的初心。天还未亮,他就下地干活,把13亩农田管护好;日头正大,他却跳上货车,将几千斤玉米运往镇上的专业合作社;除了买盐,买日用品,交电费,陈廷海几乎拒绝任何消费,衣鞋都是亲戚们送来的旧物……陈廷海一点一点地攒、一块一块地还。从45岁到62岁,从感觉“两腿瘫软,眼前发黑”,到承诺“我砸锅卖铁也会把钱还上”,从城里的建筑工地到农户家的晒场,陈廷海以纯朴的道德感将信义践之行之,既获得了同村乡亲们的信任,也赢得了全社会的敬意。

善人者,人亦善之。陈廷海做粮食经纪人时,诚信一直是他在村里的金字招牌:他收粮食,市价涨了,就高不就低;市价跌了,则按约定的保值价收粮。生意外,他也不忘帮衬乡亲们:有人跟他借钱治病,有人找他借小孩的学费,他都一一应允;就连乡亲们买种子、化肥、鱼苗、饲料的钱,他也常帮忙垫付。因为这种乐善好施,他也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在陈廷海旧债未清的情况下,许多乡亲仍毫不犹豫地借钱、借粮给他,还有乡亲鼓励他“只要人在,比什么都强”。一个人的本分和善良,一个村的宽容与理解,蕴藏着令人动容的人情温暖,传递出持久深沉的精神力量。

人无信不可,民无信不立。契约不仅是书面上的白纸黑字,更是一种说话算数的“良知”、一种自我约束机制。只有当个体人性中的善良和责任得到充分重视,公共秩序和社会文明才能得到坚固支撑。在广东,药店店主豆碧珍在湛江市硇洲岛30多年诚信经营,守护着岛民的健康和用药安全;在湖北,退伍军人马盈安为了一句约定,替牺牲战友尽孝22年……近年来,我国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守信践诺、以诚立身的榜样。他们可能没有豪言壮语,也罕有惊天壮举,却以内心朴素的道德自觉,托举起良知善行,彰显出品格担当。

做事先做人,做人必诚信。相信陈廷海的故事将激励更多人真诚做人、守信做事。一个个高举的诚信火炬发出的光芒,也必将照亮全社会通往美好未来的前行之路。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一砖一瓦 一生守护
下一篇:与林为伴 以山为家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