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国务院安委会印发《加强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监管重点工作任务及分工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紧盯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流通销售等环节突出问题,着力健全监管链条。电动自行车存在哪些安全隐患?治理难点在哪里?抓住哪些关键环节,才能理顺监管链条?记者采访了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周福宝。
“在电动自行车全生命周期中,主要有三方面安全风险隐患。”周福宝分析,一是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隐患,比如新国标规定电动自行车限速25千米/小时,但有人违规解除限速超速行驶,易导致交通事故;二是消防安全风险隐患,比如电池充电器存在质量缺陷、违规改装大容量电池等,易导致火灾发生;三是回收安全风险隐患,比如小作坊电池拆解不当造成起火爆炸、废旧电池违规流入电动自行车生产环节等。
周福宝认为,总体看,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难点问题主要集中在违反交通安全法规、违规停放充电、车辆非法改装以及废旧蓄电池回收处置这些方面。“当前电动自行车监管职责分散在各个部门,有必要从全链条监管的角度对现有工作进行梳理整合。”周福宝告诉记者,《方案》的出台,就是希望通过抓实全链条监管责任,完善部门间联网核查和信息通报工作机制,切实强化工作合力,有效遏制电动自行车火灾等事故多发势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据了解,自2011年公安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的通知》后,国家层面没有出台新的电动自行车综合性政策文件,对于充电安全、回收安全以及外卖配送等新情况、新问题,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因此,国务院安委会组织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方案》。
周福宝介绍,为确保《方案》落实见效,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将推动把有关工作要求纳入省级政府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巡查,加强日常调度指导和监督检查,对工作进度慢、任务不落实的及时予以通报,并纳入年度动态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