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女排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她们夺得了冠军,更重要的是她们在赛场上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
1981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为国争光,获得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冠军。这是中国“三大球”项目夺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无数国人为之奔走相告、欢呼雀跃!从此,中国女排的姑娘们一发而不可收,在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等国际赛场大显身手,创造了“五连冠”的神话。
2020年,展现女排精神的电影《夺冠》上映,即使新冠疫情肆虐,仍赢得了8亿多元票房的上佳表现。
40多年一路走来,既有辉煌夺冠时,也有低谷调整期,难能可贵的是,一代代中国女排的姑娘们薪火相传、矢志不移,胜不骄、败不馁,始终葆有一股不服输的拼劲和打不垮的韧劲。她们身上所体现的女排精神是比金牌更加宝贵的精神宝藏,值得大家学习。
学习女排精神,就要坚持“祖国至上”。“有国才有家。”对于这句话的理解,运动员或许比普通人更加深切。电影《夺冠》中,教练对队员们说:“我们要证明给他们所有人看,中国人,行的。”12名功勋队员做到了。在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的比赛上,郎平获“优秀运动员奖”。日后,她再接再厉,以运动员和教练员身份,多次帮助中国女排夺得世界冠军。她说:“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中国女排一次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能行”,并让世人对中国人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爱国奉献精神刮目相看。
学习女排精神,就要坚持“团结协作”。独木不成林,排球运动是典型的团体运动,必须依靠团队每一个人的力量。回看1981年女排世界杯夺冠阵容,12名功勋球员全都功不可没。在决胜局中,中国女排姑娘们团结一致,与东道主日本队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在比分14:15落后的情况下,郎平强攻得分,孙晋芳拦球得分,最终以17:15逆转获胜。人心齐,泰山移。中国女排的成功,离不开所有队员的精诚团结和密切配合。
学习女排精神,就要坚持“顽强拼搏”。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福建漳州的“竹棚馆”,见证了中国女排“滚上一身泥,磨去几层皮,苦练技战术,立志攀高峰”的起步阶段。早期,中国女排姑娘们训练的场地极其简陋——毛竹为架,煤渣铺底。训练中,姑娘们摔下去,常常沙砾嵌入皮肉,霎时血肉模糊。《夺冠》上映期间,一场特殊的展览《国家荣誉——中国女排精神展》在天津展出,一副带有血渍的训练护膝令人印象深刻。咬紧牙关,顽强拼搏,中国女排的姑娘们不屈不挠,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只为夺取最终的胜利。
学习女排精神,就要坚持“永不言败”。世上没有常胜将军,辉煌如中国女排,也在“五连冠”后经历了长达十几年的低谷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在低谷期,中国女排姑娘们仍然保持斗志、积极进取,为再次崛起默默积蓄力量。征服对手难,战胜自我更难。中国女排的姑娘们用平常心看待过往的成绩,用进取心为未来加油蓄势。《阳光总在风雨后》,这首中国女排的队歌伴随中国女排打破沉寂,再次站上世界之巅——2003年,中国女排获得第九届世界杯冠军;2004年,中国女排获得雅典奥运会冠军。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40多年来,女排精神指引中国女排一次次创造辉煌,也为国人带来丰厚的精神滋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让我们发扬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团结奋斗。
(《人民周刊》2023年第21期)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