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床红色的绣花被面,把花拆掉吧,这里有剪刀,拿黄纸剪成五颗明亮的星,贴在角上,再找根竹竿,就是帐杆也罢!瞧呀,这是我们的旗帜!……”
《我们也有一面五星红旗》是由现代作家罗广斌创作的诗歌,罗广斌在其小说《红岩》中,把制作狱中红旗这一情节进行了艺术再现,成就了《红岩》动人的经典片段,让今天的青年人触摸到那段久远的历史。
9月,秋高气爽,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研究生潘雅雯和她的《雅雯讲故事》摄制小组队员们,再次来到红岩烈士丁地平故里——四川天府新区籍田街道地平村,录制红岩英烈丁地平的故事。三年前,她第一次来到这里,接触到丁地平的亲人们,拍摄的革命英烈短视频让她印象深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不折不挠、宁死不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凝结成‘红岩精神’”。
今天,红岩精神在青年中传递着,像潘雅雯一样的无数短视频制作者,把红色故事与观众紧紧连接起来,犹如一抱抱火炬,照亮青年前进的道路。
触摸那段不应被遗忘的历史
9月6日,“红岩精神 永放光芒”专题展在红岩革命纪念馆开展,再现了革命志士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的英勇革命斗争。
“当得知‘红岩精神 永放光芒’专题展在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开展的消息后,我非常感动,这也是我当初制作红色故事短视频的初衷,为了更好地传播红色故事,让当代年轻人更多地去了解那段特殊的历史,红岩英烈故事、红岩精神成了我讲好红色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的最大动力。”潘雅雯告诉记者。
从2021年,潘雅雯开始和她的同伴们自发拍摄讲述红色革命故事的短视频《雅雯讲故事》,截至2023年9月,在新媒体网络平台推送节目500余期,点赞数90多万人次、粉丝40多万、浏览量超过1000万人次。在今年3月底结束的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指导的“强我中华 青春争先──新时代好青年奋斗故事短视频创作与传播论坛”上,视频号“雅雯讲故事”受邀参与其中,围绕如何用短视频讲好青春奋斗故事与大家分享。
奋斗是新时代好青年的实干之魂,红岩精神中“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鼓舞着潘雅雯。为了更准确、详实地讲述红岩故事,她和同伴们利用节假日先后前往北京、重庆、贵州等地,行程上万公里,深耕红色资源,用年轻的视角,通过短视频,让更多的年轻人触摸到那段不应被遗忘的历史。
把党史讲给更多人听
三年前的2020年12月,还是一名大二学生的潘雅雯随同父母前往重庆渣滓洞、白公馆参观,看到关押江姐牢房里带有血迹的刑具,江姐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却坚贞不屈、慷慨就义的形象深深打动了她。在白公馆平二室,潘雅雯还了解到参与绣红旗的英烈丁地平就是成都市双流县籍田人,同为家乡人,潘雅雯被丁地平的英烈事迹深深吸引。
为了更详细地呈现红岩的故事,2021年初,她来到双流县档案馆和仁寿县档案馆,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相关档案,还前往地平村寻访丁地平烈士的故居。
2021年1月,她寻访到丁地坪烈士的女儿丁基镜。据丁基镜介绍,20世纪60年代,《红岩》作者罗广斌找到丁基镜,罗广斌亲口告诉丁基镜,在监狱里绣红旗的是罗广斌、丁地平等人,他写《红岩》小说时,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将其嫁接到江姐她们身上,从那以后,丁基镜四处走访、收集了大量的珍贵资料。
“八十多岁的丁基镜仍然努力传播红岩精神,我萌生了帮助他们宣扬红色文化、贡献自己微薄之力的想法。”后来,这个故事成了潘雅雯短视频的素材,让更多的年轻人走进红岩的历史。
2021年5月,潘雅雯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导演的邀请,参加“致敬国家丰碑”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红岩英烈故事《丁地平:用一面特殊的五星红旗守住红色根脉》短视频通过央视新闻播出,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绣红旗背后的故事。
“老”故事运用“新”表达
用短视频在革命老区讲述红色故事,好内容如何“出圈”?如何做到让受众与传播内容“双向奔赴”?
谈及录制短视频的过程,潘雅雯坦言“痛并快乐着”。她告诉记者,在短视频的录制中,她利用课余时间辗转奔波到各地现场采风,不断挖掘选题、查阅资料,寻找英烈的亲人、友人、邻居,听他们讲述英雄的生平故事。
为了精益求精,潘雅雯还从中找到最佳表述方式,然后根据稿件中呈现的不同情节,标注出情绪和节奏,请教师指导,并且不断打磨稿件……“通过长期的实地走访以及观看影视资料,不断地熏陶自己,才能真正做到声情并茂地讲述。”她说。
“运用信息技术,将红色资源数字化,用青年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易于接受的画面风格呈现红色文化精神。”在潘雅雯看来,通过定期在网络平台上推出高质量的红色文化短视频,让观众利用碎片化时间去学习红色文化历史,体会红色文化精神,可以充分发挥短视频在传播红色文化中的积极作用。
“当前社会,人人都可以成为正能量视频的创作者。”她认为,正能量视频的传播可以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成为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一个窗口。
最好的纪念是传承。目前,《雅雯讲故事》正在着手录制巴蜀英烈系列故事。“红色故事将陪我一生。”潘雅雯说,红岩等的红色文化故事将融入自己所学专业,通过声、表、舞以及沉浸式的展现方式,让受众入心。
(《人民周刊》2023年第19期)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