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献给第23个全民国防教育日——

我们的军队向太阳

本刊记者 屈一平    2023-11-19 22:57:39    《人民周刊》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

2023年9月16日是第23个全民国防教育日,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以下简称“军博”)新时代展厅内,一场题为“踔厉奋发强国防  勇毅前行向复兴”的全民国防教育日主题活动正在进行。现场展示的一件件武器装备实物、一张张珍贵历史照片,让人们深刻体会到国防的重要性。

“红一连”的“传家宝”

展厅内,一件珍贵的纪念品——“红菜盘”静静地摆放着。虽然它的表面全是残留的瓷漆,但这正是陆军第83集团军某旅“红一连”的“传家宝”之一,“红菜盘”是毛主席与基层官兵共甘苦的见证。

成立于1927年秋收起义的“红一连”,为我军“支部建在连上”奠定了基础,毛主席亲自在这个连队建立了党支部,这支队伍被称为“军魂发源的地方”。在300余次战斗中,“红一连”屡获殊荣。

“咱们‘红一连’有6件‘传家宝’。”“红一连”连长胡贯蕾告诉记者,这六件“传家宝”分别是:红菜盘、百战百胜荣誉旗、冲锋号、英雄连旗、战史记载、光荣史册,每一件“传家宝”背后都有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红色遗产”的精神激励着年轻一代,胡贯蕾说:“我们要为‘红一连’留下什么?——这是每一名‘红一连’官兵都会思考的问题。”

“红一连”一路走来战功卓著,获得“百战百胜”“英雄连”等光荣称号,2021年还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从1927年成立至今,这支连队为什么历经96年的风雨,在今天依旧这样“红”?胡贯蕾表示,战争年代,在每次战役前,“红一连”都会仔细调查敌军的兵力和装备,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战略实施方案;在和平年代,“红一连”成立了研战小队,每天研究一种新型号武器,每半个月研究一个典型战例,每个月研究一种训练方法,每季度研究一种战法打法,以提高作战效率。

“‘红菜盘’见证了‘红一连’的革命先辈对崇高信仰的坚定追求和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副主任邓海英认为,在革命战争时期,众多烈士以自己的一生来书写忠贞;在和平年代,也有许多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全力以赴,以无私奉献的精神铸就忠诚。

 

 

“功臣号”坦克的前世今生

在参观者总结的军博必看攻略中,有一个备受关注的装备——一辆陈列在军博地下展厅里的“老坦克”。在这辆墨绿色的老坦克车身上,红色的五角星和白色的“功臣号”字样分外醒目,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功臣号”坦克的故事堪称传奇。

陆军第81集团军某旅“功臣号”坦克连车组的车长王鑫向记者介绍了坦克内部人员的分工:车长负责全车指挥、联络并协助炮长观察目标,炮长负责火炮、并列机枪的瞄准射击,驾驶员负责车辆的驾驶及航向机枪的操作。“作为功勋坦克的车组,更要以最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如今陈列在军博的这辆坦克,是最早的“功臣号”坦克,它曾经有个绰号叫作“老头坦克”。在解放锦州时,面对敌人猛烈的炮火,同序列的3辆坦克都被击伤无法作战,驾驶员董来扶驾驶这辆坦克孤车冲向敌阵,持续作战31小时,将敌军火力点全部打掉……这辆坦克后来又南下参加了平津战役,摧毁了敌人的一个个碉堡。

新一代“功臣号”坦克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呢?“对我们坦克兵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适应新装备。”王鑫介绍,随着部队的改革,“功臣号”坦克也经历了更新换代。每年通过比武选拔出最优秀的战士加入,以确保这个车组保持强大的战斗力。

邓海英用“使命”一词评价“功臣号”的努力,她说,为了能成为“功臣号”车组的成员,战士们铆足了劲苦练作战本领,打擂台竞争上岗,为的就是发挥最大战斗力打胜仗。

 

 

高原军人的“石头情结”

如果说,驾驶战车驰骋疆场是坦克兵的军旅梦想,那么,对于千里之外高原上的官兵来说,戍守边关则承载着他们的报国梦想。在全民国防教育日,我们同样致敬这些“山河守护人”。

5592观察哨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日喀则市岗巴县,海拔5000多米。1961年起,一代代军人矢志不移,在40%含氧量的空气和平常地区5倍紫外线的环境里,戍守着边关的安宁。

潘洪帅是西藏军区“高原戍边模范营”某连连长,负责维护5592观察哨的安全。他告诉记者,在这里,8级或更高级别的强风每年可超过200天。第一批抵达5592观察哨的官兵们,从用一块块石头堆积而成的“地窝子”开始,用自己的双手建起了这个坚固的哨所。当时正值冬季,摄氏零下三四十度的天气,刮着大风、下着大雪,地下全是冻土,一镐挥下去,就像挖到硬石头一样,每次只能撬动花生米大小的土块……今天的5592哨所都是官兵们一锹一镐亲手建起来的。

在潘洪帅看来,每一位边防军人都有“石头情结”,这些石头见证了官兵们的忠诚,记录了官兵们的训练和生活,小小的石头浓缩着炽热的爱国情怀。

“高原戍边战士们的日常点滴感动着我。”邓海英说,士兵们在“石窝子”里进行训练,在冻土上一锹一镐建设哨所。在高原上生存都是困难和艰苦的,更何况还要进行巡逻和训练!官兵们以苦为乐、以边关为家,默默担起戍边的责任。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有这些“最可爱的人”,中华民族辉煌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人民周刊》2023年第18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3年第18期

上一篇:开学第一课:读书品文学
下一篇: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风雨无阻奋勇前进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