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让西迁精神永葆时代光彩

——访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原部长贾箭鸣

记者 武凤珠    2023-11-14 21:36:53    《人民周刊》

“长安好,建设待支援。十万健儿湖海气,吴侬软语满街喧,何必忆江南!”20世纪50年代,交通大学西迁时,66岁的校医沈云霏是迁校队伍中最年长的一位。有人担心上海与陕西之间生活差距较大,组织也一度劝阻他。沈云霏专门在报纸上用《忆江南》词牌发表了一组《长安好》,以表西迁决心。

9月10日是交通大学西迁纪念日。近期,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原部长贾箭鸣接受本刊记者采访,追述第一位奔赴西安打前站、为新校园开学做准备的张鸿教授,带领第一批同学乘车前往祖国大西北的赵富鑫教授等“西迁人”的故事,以及交大西迁之于家国的意义。

迁校西安,为了新中国的“大目标”

“雷厉风行!”贾箭鸣这样形容交大西迁从计划到行动的全过程:“交通大学党组织和广大师生员工坚决响应党的号召,第一时间行动起来!”

在贾箭鸣的追忆里,交通大学迁校工作开展得紧锣密鼓,但是有条不紊。当时地处上海的交通大学于1955年4月6日夜晚接到迁校电话通知,次日上午就分别召开党委会、校务委员会进行动员、部署。5月10日,在收到通知的第33天,位于西安的交大新校园已经踏勘到位;当年10月,校园全面开工建设。从1956年8月10日起,交大师生一批批从上海出发前往西安;当年,全校在册教师已有70%落脚西安。交通大学7位党委常委中,有6位选择前往西安。

“决定西迁前,交大已经在上海生长60年,当年的交大师生又多是江浙子弟,但是奔赴西安、在大西北永久扎根,大家义无反顾,因为心中装着国家、民族的大目标!”贾箭鸣介绍,这一“大目标”,便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长远目标。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一穷二白,落后就要挨打”。党中央以“一五”计划为开端,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一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全方位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

“在当时严峻的国防形势下,工业项目主要部署在基础薄弱的内陆地区。”贾箭鸣列举出一组数字:“一五”期间,苏联援建新中国的156个重点工业项目中,落地陕西24项,与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的老工业基地辽宁并列全国第一。“‘一五’计划将西安确定为重点建设城市、机电工业基地。实际上,西安也是当时全国新科技最集中的军事工业基地,先进工业项目之密集、建设任务之紧迫,为全国城市之冠。”

与此同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陕西,全省本科院校仅有4所,整个西北地区也只有8所高等教育院校。“和其他内地省市一样,陕西、西安的科技实力、文化基础、教育水平、人才储备极其薄弱,与大建设的局面形成巨大反差,难以符合需要,亟待调配力量。”贾箭鸣引用周恩来总理对交大西迁作出的论断:“西北、西南的建设不求外援,不靠沿海先进地区的支援是不可设想的!”

沿海先进省市并非只有上海,具备工业建设学科基础的高校也并非只有交通大学,为何内迁西安,却偏偏选定位于上海的交通大学?贾箭鸣分析道,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上海,仍被视为前线地带,难以尽快完成大规模工业建设任务,却是当时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最集中的城市之一,“有条件调配力量”;而交大经过60年发展,已经具有较完备的工学教育体系,成为我国东南地区能够起到带头作用的老牌工业大学,经过院系调整又成为以机电为特色的重工业大学。

“‘机电为工业之母。’为此,国家在考虑调整高等教育布局、加快内地工业发展时,决定将交通大学内迁西安,希望交大率先建成万人规模的大学,并加快学科建设,具备更高科研水平,充分发挥作用。”贾箭鸣介绍,党中央、国务院于1955年决定交大西迁时,确定的西安新校园面积为1200亩,“意味着西迁后,交大学生规模翻倍,达到1.2万人,是当时我国最大规模的高校”;对于迁校后的新兴专业学科、教学科研队伍建设等,党中央也都提出明确要求,“由此可见,国家对于交大西迁寄予厚望”。

不负所望,托起西部发展一片天

“西迁,就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奔赴新兴工业基地,为社会主义工业化作出应有贡献!”贾箭鸣表示,从决定西迁第一天起,致力于改变我国发展不平衡,工业、高校等布局不合理的状况,为西北地区建设贡献科学力量,就成为交大党委的工作重心、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

交大西迁前,许多学生以诗句寄心声。贾箭鸣遴选出两首,字句间是满心憧憬、满怀信念:“到西北去,是我们啊,要向西北进发。一切都准备好了,等待着出发的命令!”“我爱上海,但更向往西安。我赞美祖国的现在,但更三倍地赞美祖国的未来!”

不少交大老教授为了支援西部,牺牲了家庭团圆。贾箭鸣介绍,时任交大电机系主任、一级教授钟兆琳在西迁时已经57岁,夫人也患有重病,他选择留下女儿陪伴夫人,独自一人奔赴西安。“把文化普及全国,把光明照到边疆,我们作为知识分子,就要有这种宏大的心愿。”钟兆琳如是表达心志。

年逾六旬的交通大学原校长程孝刚教授更是敏锐地看到,中国重工业的重心正在西移,配合重工业的大学也有必要逐步在西部建立起来。他为自己的选择而骄傲:“交通大学又一次站在时代的前列,担当向西部工业进军的先锋,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

交大西迁,是边迁边建的。迁校过程中,教授没有少上一节课,学生没有少做一个实验、少考一门试。贾箭鸣认为,迁校更是成为交通大学大规模培养工业建设人才的开端。他引用事实以为佐证:计算机、原子能、电子材料、高电压、工程力学等新兴学科专业,都是在迁校进程中建立起来的;在1955年至1959年迁校期间就读的学生,后来有10人当选两院院士……

西迁精神,体现在交通大学迁校过程中,也体现在迁校西安后,广大师生为提高我国西部地区教学科研质量不懈奋斗的历程中。“西安校园建成的实验室,是迁校前上海校园的3倍。”贾箭鸣纵览校史发现,迁校西安后,交通大学的师资队伍、学生规模和科研力量,都获得了全方位跃升。

国家寄予厚望,交大不负所托。对留存在交大校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奖项,贾箭鸣如数家珍:1959年西迁完成、西安交通大学定名当年,学校就被宣布为全国16所重点大学之一,成为西部地区第一所重点大学;1985年,西安交大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是全国仅有的10所高校之一;在1999年成为985工程C9高校之一后,西安交大在西部地区率先开展双一流建设;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取得70项国家自然科学奖、科学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三大奖”,居西部地区高校首位;在2023年最新颁布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西安交大获奖23项,其中本科教学成果奖项位居全国高校第一……西迁精神的无形力量,转化为可见的成果奖项。

“交大内迁,深深扎根大西北,建成了祖国西部的人才高地、科学研究和科技转化高地,进一步提高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带动了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谈及交大西迁对我国高等教育战略布局的影响,贾箭鸣作出总结。

交大西迁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为我国西部地区源源不竭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贾箭鸣介绍,迁校前的60年,交通大学累计毕业学生1.04万人,而西迁后60多年间,西安交大已培养出全日制毕业生30余万名,“其中近半数扎根西部,发挥了骨干生力军的作用”。

2019年,西安交大“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群体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2021年,西迁精神第一批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如今,西安交大正在加快培养西迁精神新传人。贾箭鸣认为,让西迁精神焕发新的时代光彩,最主要的落脚点在于,更加自觉地投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业,为破解“不平衡、不充分”难题、开创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作出西安交大的应有贡献,建功立业新时代!

(《人民周刊》2023年第17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3年第17期

上一篇:传递书香之美 讲好中国故事
下一篇:敢教日月换新天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