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开业拓渠塑精神

——纪念中国美术馆首任馆长刘开渠

本刊记者 武凤珠    2023-11-06 22:40:27    《人民周刊》

在中国美术馆四层,有一个独立的空间。这是一间编号为18的展厅,展厅之名是对中国美术馆首任馆长、雕塑家刘开渠的纪念——“开渠厅”。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中国美术馆艺术传媒推广部主任程阳阳介绍,这也是中国美术馆唯一一个以人名命名的展厅。

 

中国美术馆首任馆长刘开渠(资料图)

 

奠基开拓实践艺术思想

“作为首任馆长,刘开渠对中国美术馆建设、对我国美术馆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开拓性贡献,堪称我国现代美术馆事业的奠基人。”谈及刘开渠对美术馆建设的功绩,程阳阳说,任职中国美术馆馆长的30年间,刘开渠尽其所能地把中国美术馆的事业推向了稳步、科学发展的轨道。

1963年2月14日,时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的刘开渠受文化部任命,兼任中国美术馆馆长。刘开渠到任后,中国美术馆的业务运行逐渐迈入正轨。短短几年间,中国美术馆运作的基本架构和业务系统就基本形成,还有了大量入藏作品。

1980年,文化部再次任命刘开渠为中国美术馆馆长。在动荡10年后百废待兴的非常时期,全馆一年的收藏费达200万元,在当时是不小的数目,这离不开刘开渠殚精竭虑、多方奔走。

刘开渠对中国美术馆的学术定位、发展模式、作品收藏、画库管理等都作出开拓性贡献,中国美术馆也成为他实践自己艺术思想的宝地。刘开渠曾提出,中国美术馆要将收藏、藏品保护与研究、展览、公共教育、国际交流等结合起来进行整体性研究。1986年,在刘开渠主持的首届“全国部分省市美术馆专业工作会议”上,颁布了我国第一个《美术馆工作暂行条例》。程阳阳认为,时至今日,这个条例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雕塑精品展现艺术人生

2004年,“刘开渠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第一部分展示了刘开渠的照片和生平;第二部分呈现了刘开渠的雕塑作品和作品照片,其中,《蔡元培座像》《孙中山座像》《杜甫像》等36件原作现场展出,原作佚失或无法搬入展厅的纪念性大型室外雕塑,以照片形式展出了28件;第三部分陈列出61幅刘开渠的素描和速写作品;第四部分展出了18件刘开渠所作的中国画与书法作品。这四个部分,较全面地展示了刘开渠一生艺术生涯的多方探索。

2018年,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刘开渠与中国美术馆”展览和研讨会,展览精选刘开渠最具代表性的60余件雕塑原作和相关珍贵史料,全面呈现出刘开渠的艺术人生,并系统介绍了他与中国美术馆事业发展、与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之间无法割裂的重要关系等,引导人们再次走进他生活的时代、他的艺术世界和心灵深处。

2022年五四青年节期间,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美术作品中的青春——中国美术馆藏经典作品展”,展出了刘开渠于1984年以自己女儿为原型创作的雕塑作品《向新时代致敬》,带观众重温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中国美术馆于2017年举办的“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中,首次运用3D扫描技术全方位展示了由刘开渠参加并领导建造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用现代技术手段致敬刘开渠,是一次富有特色的实践。

 

美时美刻——中国美术馆名作·节庆之母亲节

 

程阳阳介绍,近年来,中国美术馆在线上线下同步推介刘开渠的作品,运用各种手段“活化”典藏在这座国家级美术殿堂的大师名作。比如,新媒体品牌栏目“美时美刻”通过现代数字技术,使刘开渠的雕塑《母与子》动起来,在母亲节这一温馨的节日,打动了无数网友,获得了很多年轻人的转发、点赞,让更多年轻人从此知道了刘开渠。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文化类节目《艺术里的奥林匹克》中,中国美术馆现任馆长吴为山带领观众赏析刘开渠的雕塑《踢毽子》,通过视听技术展现、阐释雕塑造型严谨、富有动感的独特艺术魅力,带给观众真切的感动。

 

《踢毽子》 刘开渠  雕塑  23×25×37.2cm  1987年  中国美术馆藏

 

(《人民周刊》2023年第16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3年第16期

上一篇:奋斗不息的中国力量
下一篇:绘就时代之美 打造艺术殿堂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