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和延安有着深厚的感情,策划了很多延安主题的展览和活动。吴为山以延安时期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为素材,创作了许多雕塑作品,《延安窑洞对》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中国美术馆馆长,他多次策划举办延安鲁艺美术回顾展,设立中国美术馆延安鲁艺展厅,把国家美术的收藏送到延安来,送到革命老区来,支持老区的文化建设,让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主峰雄峙,宝塔巍然立于主峰之巅,塔山永峙,延水长流。近景几棵松树郁郁葱葱,寓意江山永年。宝塔、天空及近处延河略施曙红、赭石色,如曙光初照,给画面增加了无限生机,寓意着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在中国美术馆“塔高水长——延安精神”篇章展厅现场,新金陵画派领军人物钱松于1962年创作的《延安颂》尽显时代精神与民族气派,以笔墨意境中的延安精神时时启示广大文艺工作者,笔墨当为时代而歌。
“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其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中国革命文艺指明正确方向,中国新文艺发展道路有了前行明灯。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和科学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锚定价值航向。从延安出发,文艺为人民,是一条贯穿新中国文艺史的精神脉络。
“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延安,中国共产党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延安精神的不朽与光辉。
革命圣地延安,是长征胜利的落脚点。在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被称为“民主的政府、廉洁的政府”。“我体味到共产党常常说的‘为人民服务’,是货真价实的!”美国记者斯蒂尔访问延安后感叹。“我要在延安住上十天,那我一定也将变成一个共产主义者!”“县长概是民选,官吏如贪污五十元者革职,五百元的枪毙,余者定罪科罚,严令实行,犯者无情面可袒护优容。”爱国华侨陈嘉庚访问延安后,对延安的廉政建设印象颇深。
不仅如此,延安精神对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效应。中国共产党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1945年7月,在革命圣地延安,毛泽东给出了“窑洞对”的旷世回答。
作为新中国革命圣地画的一个重要母题,81年来,延安,给出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灵感。
宝塔山高,延河水长。在中国美术馆一层6、7号厅和四层18号厅的“塔高水长”主题展览延安精神篇章展厅板块,100余件国画、雕塑、版画、油画、连环画等艺术形式的文艺作品遥相呼应,共同构成“回延安”“铸精神”“放光芒”三部分,以艺术经典重温峥嵘岁月,赞颂伟大延安精神。
这些馆藏经典作品和外借重点作品既回望革命美术传统,展现在反映革命斗争和根据地民主生活、生产劳动方面有中国特色、民族气派的创造,又展现了广大文艺工作者与党同心同向、与时代同步同行、为人民抒情抒怀的文化担当。
置身杨家岭的窑洞里,毛泽东写下著名的《论持久战》;漫步于南泥湾,喜见荒山变成陕北的“好江南”;难忘枣园后沟西山脚下,《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回响在张思德烈士追悼大会上空……回到南泥湾,重返宝塔山,是初心不忘;从杨家岭再出发,重温延安精神,是使命依然。以中国美术馆人为代表的广大文艺工作者,正接过先辈手中的接力棒,用心、用情坚守人民立场,书写人民史诗,描绘时代气象,筑就文艺高峰!
(《人民周刊》2023年第16期)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