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全国人大代表侯永志:

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义

本刊记者 屈一平    2023-04-17 14:22:54    《人民周刊》

发展——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发展阶段质的转换。新的发展阶段,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如何理解高质量发展的要义呢?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引起代表委员的热议。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2022年中国生产总值首次超过120万亿元,经济增长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该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如何看待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基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最大的难点在哪里?高质量发展的一体化国家战略如何向纵深推进?就这些问题,本刊对侯永志进行了专访。

高质量发展的要义

2017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还从供给、需求、投入产出、分配和宏观经济循环等多方面对其内涵进行了科学阐释。党的二十大报告将高质量发展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综合层面来整体理解,侯永志认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有以下几点:一是最本质的要求是以人民为中心;二是高效率发展,即以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三是高度公平的发展;四是生态友好型的发展;五是更加安全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安全应当成为高质量发展关键的判据。

另外,从经济的维度来认识其内涵,包括以下角度:一是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较高,不会出现严重的供给过剩或短缺;二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国内市场主体能够良性互动,同时在国内生产、流通和消费处于主导地位;三是劳动者报酬、资本收益、政府收入要具备较合理的比例;四是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居主导地位;五是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较高,能够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六是区域生产力布局应该与国家的战略需求相适应,与各地的比较优势相符合;七是各类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技术、数据等)能够得到高效率的利用。

总之,高质量发展内涵相当丰富,必须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深入认识其要义。

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解决生产力层次上的问题,又要解决生产关系层次上的问题;既需要解决经济基础方面的问题,又需要解决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其核心要求是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进行深入探讨。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述,我们体会到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内涵上高度相关,在方向上高度一致,在任务上高度重叠。同时我们还认识到,现代化经济体系从广义上理解,涉及一个经济体全部的运行逻辑。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要更深刻地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本质要求,必须首先从生产力层次上来加以理解。从这个层次上理解,意味着现代化经济体系并不像“能生产高端芯片、能生产大飞机”等那么简单。实际上,生产力层次上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同样具有复杂而多元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支持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主体技术。当前的技术与生产力水平是多层次的,从信息化、电气化到人工智能等技术都存在。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明确支持社会生产的主体技术是什么,以便判断与之相应的经济体系建设的进展情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体技术应当是人工智能技术,与之相关联的是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在经济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

二是经济活动的产业类别以及相互关系。判断经济体系的现代化程度,必须厘清经济活动的产业类别以及相互关系,明确哪些产业在三次产业中居于主导地位、哪些产业在制造业中居于主导地位、哪些产业在服务业中居于主导地位。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考虑到国家安全发展的需要,还要明确产业体系的完整性需要达到的程度。再说具体一点,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必须足够强大,国民经济的命脉产业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具备了这些特征,才能称之为现代化经济体系。

三是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生产与提供的具体方式。这既涉及生产所使用的工具,也涉及生产如何组织。使用何种工具、以何种方式组织社会生产是生产力水平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志。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以计算技术为主流生产工具,必须以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上的生产组织为主流社会生产方式。

四是合理的经济活动空间布局。它关乎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对社会公平也会有显著影响。

新时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要求是实现高水平科技创新的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科技创新是产业链的基础和前提。目前中国的新科技革命,资本和人力都需要高强度的投入,这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同时,科技创新会提升产业链水平。当前最紧迫的一项任务,就是加快解决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瓶颈问题,认真梳理中国在国际大循环中遇到的难点,从产业链条的每个环节开始积累经验,这个有一定的难度。难点也是突破点,高质量发展要求尽快地突破关键技术,建立更加良性的产业循环基础。

高质量发展的考量

中国的国情和特殊的地理现状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内在统一来把握,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辩证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区域协调发展的辩证法,深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以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来考量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以长三角地区为例,侯永志建议对其发展指标体系进行两方面调整:一是增加安全发展维度的考量;二是增加社会建设维度的考量,反映现代化新征程中的共同富裕水平和社会治理水平。

就全国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来看,需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统筹全局,重点安排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宏观政策。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级的区域战略,这会带动相应地区及其他地区的发展。在出台所在地区发展政策的时候,要兼顾到政策对其他地区的影响,构建公平的区域发展环境。

二、带动局部,对各地出台的政策加以规范和引导。由于发展基础和经济实力的不统一,各地出台的政策“含金量”各不相同,导致了区域竞争的不公平。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应该从建设全国统一、公平、开放的市场出发,对各地出台优惠政策加以规范和引导。

(《人民周刊》2023年第6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3年第6期

上一篇:建议加快推进“粮食安全”立法
下一篇:提升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