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赵序茅:落榜少年的逆袭人生

本刊记者 钱敏    2023-04-11 17:17:25    《人民周刊》

“中考落榜、高考失利,考研被调剂,博士遭退学,后蜷缩在4平方米的屋子里,一边北漂、一边考博,从头再来,不断失败,不断逆袭,最后通过求学之路,实现农村孩子到博士的蜕变。”前不久,人民日报出版社第二编辑中心编辑陈佳推荐了极富传奇色彩的作者赵序茅,一个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典型。

赵序茅,兰州大学青年研究员,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金城首席科普专家,获2022年度“点赞中国—科研科普人物”提名。工作之余,他笔耕不辍,发表学术文章30余篇,出版科普著作25本,是名副其实的科研和科普达人。

因“毕业致谢”意外走红

2021年12月27日,人民日报微博推送赵序茅的毕业致谢文章《我从来不曾优秀过》。

“考研这两天,青年科普作家赵序茅的一篇‘毕业致谢’引发关注,他屡经挫折却永不放弃的科研精神和求学之路感动不少人。”微博引用了毕业致谢中的一些片段:“那年,我在北京4平方米的小屋子里,一边打工,一边复习考博”“终于过了初试,可是目标导师不要我,我只能调剂”“我从来不曾优秀过,也从来不曾放弃过”。

“4平方米够小,但是对一颗心脏来说,够大。”微博下方,有网友感慨。

提起这篇文章在网络走红,赵序茅坦言,当时颇感意外。“我很好奇,因为我都毕业两年多了。”赵序茅说,刚毕业那会儿,这篇“毕业致谢”确实在小圈子里火过一段时间,可毕业两年之后大火,他实在有些不解。“放眼整个社会,我只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粒沙子,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对我这粒平凡的沙子感兴趣呢?”

走红以后,赵序茅收到上百封各地学子的来信,让他感动不已。“本来我没什么感觉,可没想到在他们眼里,我这种不服从命运安排的精神为他们带来了希望和力量。”

博士毕业,赵序茅到兰州大学任职,4年的工作让他收获满满。2022年最后一天,他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出了一份长长的成绩单,那些成绩都是他最近一年取得的。

科研方面,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一流期刊发表SCI论文8篇,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4篇;教学方面,主讲《动物与人类》,指导3名研究生在SCI期刊发表论文,指导本科生发表文章1篇;科普方面,出版《了不起的中国动物》13本,在《科普中国》发表文章15篇,进行科普讲座20余场;内参方面,一份内参被甘肃省政府采纳;作品获奖方面,先后获得首届奇迹童书年度大赏十佳作品、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推荐原创科普图书、中宣部向青少年推荐100种精品出版物、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普作品奖;个人荣誉方面,获2022年度中国科协“点赞中国—科研科普人物”提名,当选中国灵长类学会理事、首批金城首席科普专家、兰州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一路逆袭迈入科学殿堂

从一名普通的农村娃一步步成长为985高校的研究员和知名科普作家,这条路不可谓不艰辛。

回顾过往的经历,他不禁潸然。赵序茅说,他并非天赋型选手,一路过关斩将,靠的全是勤奋。

大学期间,最多的时候他打过三份工。一边兼职一边复习考研,同学们没有一个看好他。能看好吗?别人专心学习,课余时间报考研辅导班。他呢?兼职太多,连正常的课程都会

落下。报考的科目中,《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论》压根没学过,还得自学。可就是这样,他愣是凭着一股子拼劲,考上了研究生。

兼职工作时,一些惊心动魄的经历令他至今难忘。赵序茅说,给某公司做市场调研时,需要徒步去村里,一天得走十几公里,晚上回镇上才有住的地方。“晚上黑呀,经过一片坟地,最开始感到很恐惧,后来就习惯了,不害怕了。”

“现在很多人说我胆大,实际上就是那个时候练出来的。”时过境迁,再忆往事,赵序茅从容而乐观。科考工作免不了长期野外奔波,他现在甚至感谢那段曾经噩梦般的经历。

星光不负赶路人。一路逆袭,一路披荆斩棘,赵序茅通过了传统意义上的所有考试,获得博士学位。用他自己的话说,已经无试可考了。

在没有硬性规定和考核指标约束的科普领域,他同样著述颇丰。《西域寻金雕》获得第五届梁希科普奖一等奖,《动物知道人性的答案》入围2017年度中国好书奖,《红唇美猴传奇》获得2018年度中国好书奖,《动物有话说》获得全国优秀作品奖……在科研和教学之余,赵序茅出版科普著作25本,每本都是畅销书。

“我们拿了国家的科研经费在前面做研究,但是老百姓不知道我们在干什么,需要进行科普。对于动物和生态保护来说,尤其需要。”赵序茅说,理论研究仅仅是第一步,要想方设法避免学者的理论研究和社会脱节,毕竟动物保护需要靠全社会共同努力。

青少年是赵序茅进行科普的重要群体。“为什么中国没有像牛顿、爱因斯坦这种世界级大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国民的科学素质有待提高。只有整体提高之后,才可能催生一批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大家。”借助科普著作和讲座,赵序茅希望给青少年播下科学的种子,这也成为他从事科普的不竭动力。

创作一本“不一样”的书

“野外很有意思,那是另一个世界,不同于人类世界的另一个世界。”看到那些与人类世界密切相关又迥然相异的景象,赵序茅萌发了用文字记录的冲动。硕士期间,赵序茅就开始写书。

“去祖国最壮丽的地方,无限风光在险峰。”自从学了这个专业,赵序茅几乎不用专门去旅游,在他看来,“所有旅游景区在自然界风光面前,都会黯然失色”。

很多濒危动物自己不会说话,赵序茅就成了它们的“代言人”。他的代言有声有色,充满奇思妙想。在《一鸟一世界:鸟国奇趣之旅》中,他将鸟类以王、侯、僧、隐、医、儒、勇、情、智、丐等进行划分,别出心裁,令人称奇。该书获得首届坪山最美自然博物图书奖。

在科普创作方面,35岁的赵序茅已练就独步之功,接下来,他将迎接新的挑战。“以前出版的书都是写动物的,这本书主要介绍的是写动物的人。”谈起正在创作的新书,赵序茅言简意赅,“这本书主要介绍自己的一些情况”。

意外走红网络,赵序茅收获无数粉丝。也正因如此,陈佳留意到赵序茅,萌生了邀请他写本自传的想法,双方一拍即合。赵序茅告诉记者,书目前大约已经写了三分之一,计划年内完成。

“需要情节,需要细部刻画,需要有读者意识,难度非常大。”赵序茅坦言,“如果以前写科普著作难度系数是一颗星,写这本书至少是五颗星。”

对赵序茅来说,写人物自传是一种全新的体验。采访中,他分享了对于新书的创作思路。“基本上,会从两条线索展开。明线是考试。从小学到博士,一关一关通过考试,包括现在的考核,也是某种形式的考试。一路过关斩将走过来,我发现只要付出努力,几乎都能达到既定目标。但还有一条暗线,就是我猛然发现,在有形的学习考场之外,还有一个无形的考场,人生和社会考场。”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反思,当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考试,我该怎么办?”赵序茅说,“因为考试或者考核,哪怕条件再苛刻,也是有标准的,可现实生活中很多东西没有标准。所以,考场外还有一个考场。在暗的考场,考察的是个人该怎么突破,包括怎么与人交往、怎么经营婚姻家庭等。”

采访中,记者发现,善于自我剖析是赵序茅不同于很多采访对象的一大特质。“最近这两年我才意识到,要修复自己的战场。”他说,考场如战场,不停地考试给内心世界带来了千疮百孔,需要不断地慢慢去修复。除自强不息、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外,他更希望提醒读者关注心理的健康和成长。

(《人民周刊》2023年第5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3年第5期

上一篇:聚焦“数据二十条”背景下的数据要素化
下一篇:用精神谱系铸魂育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