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简称“数据二十条”),为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提供了制度支撑。
2023年2月18日,“‘数据二十条’背景下的数据要素化”研讨会暨《数据要素化100问:可控可计量与流通交易》(以下简称《数据要素化100问》)新书发布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致辞中,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刘华新表示,“数据要素化”问题既是政界热点,也是学界热点,还是舆论热点,意义十分重大。《数据要素化100问》这本书把握数据要素的重要性,带来全新专业领域权威解读的同时,还直面难点、痛点,给出解决思路,做到了“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强强联手,聚焦数据要素化
《数据要素化100问》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和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联合推出,书中选取100个问题,通过问答形式,采用通俗语言,让“数据要素化”成为人人可看可读可懂的知识。
2019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把数据列入生产要素。从此,和土地、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一样,数据也成为生产要素之一,拉开了我国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发展新序幕。
数据要素化的本质是流通,目的是让数据通过流通进入社会化大生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社会治理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得益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的支持,“数据二十条”出台后不久,《数据要素化100问》即顺利出版,并举办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
往前回溯,人民日报出版社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的合作结缘于《金融素养:领导干部必修课》一书。2020年3月,正值全国疫情较为紧张的时候,出版行业也遇到不小困难,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廖理鼎力支持,将图书发布会纳入2020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特别策划,取得良好效果,论坛在线观看量达1800万+。
紧接着,面对疫情大考,人民日报出版社与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再次携手,联系多家企业讲述他们的故事,并由廖理带领学院数位专家进行点评、分析,推出《中国企业的韧性:危机下的应对与转型》。
在两次合作中,人民日报出版社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学院、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经历磨合,也培养了信任。此次再次合作,说明双方互信得到进一步加强。
专家推荐,力挺数据要素化
《数据要素化100问》是一本专业性十足的科普书籍。为保证书中技术内容的专业性,清华大学转化科研成果而发起成立的企业华控清交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为该书提供了独家技术内容支持,从全方位多视角解读数据要素化,为凝聚各界共识、推动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提供重要支撑。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唯一的图灵奖得主姚期智为该书作序。在题为《发展自主可控的数据要素流通技术》的序言中,姚期智指出,社会各界对数据要素这一交叉领域的深刻理解,是打通技术、业务与政策的关键。该书简洁全面地介绍了数据要素相关的关键技术、政策要求、产业应用、国际比较等内容,具有通俗性、可读性,相信能让各级领导干部、政策研究者、技术人员、业务人员获益匪浅。
图书还邀请了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首任院长吴晓灵,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华夏银行原董事和行长张健华联袂推荐。
在吴晓灵看来,这本书视野开阔,从政策、法律、技术、理论、产业实践等多视角全面解读数据要素化,是推进学科交叉、产融结合的“催化剂”,可为提高公众数字素养、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深入产业创新打开方便之门。
黄益平表示,这本书结合数据要素新特征,深入分析数据要素大规模流通的潜在风险,详尽介绍隐私保护计算、合规审计、算法治理等最新技术思路。他相信这本书能为数据要素高效流通监管提供新思路,为探索中国特色数据化路径提供有益参考。
张健华认为这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书中对当前数据流通中的安全可控、产权分置、支撑技术、市场监管、收益分配等诸多难点问题进行了抽丝剥茧、鞭辟入里的分析,对尚处于建设初期的数据要素市场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研讨热烈,共话数据要素化
在研讨会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彭雪海以《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 助力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北京市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实践》为题,分享了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努力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领先探索,着重介绍了北京在构建制度体系、促进数据开放、培育产业生态等方面加强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的具体举措。
张健华的主题演讲以《数字征信与金融数据要素价值实现》为题,指出数字征信作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业的重要部分,在数据要素时代迎来了战略机遇期。他认为金融行业有必要通过完善征信数据收集、整理加工、交易应用等创新机制,通过创新技术在确保国家数据安全及保护个人隐私前提下,加快推进数字征信应用与发展,助力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全面释放金融数据要素的价值。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高富平以《数据“产权”体系化解读》为题,指出数据作为新时代特殊的生产要素,传统权利制度框架难以突破数据产权困境。为此,“数据二十条”创造性围绕数据产品化过程设计数据“产权”,提出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和数据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数据产权制度框架。
人民日报社经济社会部工业采访室副主编刘志强以经济报道记者的视角,做了题为《权威生动解读,让数据要素走近读者》的演讲。他认为,数据要素在当下经济社会发展中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对数据要素需要专业权威的解读,同时传播数据要素化的知识观点要注重通俗性。
广东2020年在全国率先启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广东数字政府研究院副院长傅建平以《数据要素理论的创新探索与广东实践》为题,指出当前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制约数据要素市场功能有效发挥,广东将建设高标准数据要素市场体系作为新阶段创造型引领型改革任务,全省一盘棋统筹推进。
华控清交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旭东以《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使用可控可计量——数据使用可控是数据流通安全的核心保障》为题,指出数据使用可控是数据流通安全的前提,是数据监管的重要抓手。数据“使用可控可计量”保障数据安全地流通使用,有效厘清数据使用的“责、权、利”,为数据要素流通和数据价值释放提供了新模式。
(《人民周刊》202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