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内在逻辑

2023-04-21 18:26:20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科学有效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为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障。特别是我们党把统筹发展和安全明确为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突出了国家安全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对在复杂环境下更好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统筹发展和安全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对发展和安全辩证统一关系的深刻认识和把握,是对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和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在新形势下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要战略部署,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

理论逻辑。发展和安全具有内在一致性。一是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和目的。发展具有基础性、根本性,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安全问题的“总钥匙”。只有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国家安全才能具有坚实的基础。发展是最大的安全,不发展是最大的不安全。二是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和保障。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前提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三是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发展和安全同步推进,既要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以发展促安全、以安全保发展,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历史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以开展武装斗争为主要任务,也把经济工作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在开展艰苦卓绝的军事斗争的同时,通过土地革命、建立军需民用工业、开展大生产等在根据地和解放区进行经济建设,突破敌人经济封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战胜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一系列严峻挑战,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综合国力明显增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成功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得到全面维护,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现实逻辑。一方面,从发展新特征来看,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尤其是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风险空前上升,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另一方面,从安全新特点来看,我国国家安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越来越要求“总体安全”。发展和安全的新变化要求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专章部署,鲜明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形势下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大战略考量。“新安全格局”作为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一项长远战略谋划,具有重大政治意义、战略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新安全格局,“新”在何处?

“新”在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原则,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保证。要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国家安全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新”在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从我国国体和整体性质来看,我国的国体政体决定了党、人民和国家是一个共同体,这就决定了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和国家利益至上是有机统一体。从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内在关系看,三者是有机统一体,政治安全是保障人民安全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人民安全是维护政治安全和实现国家利益至上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导向;国家利益至上是实现政治安全和人民安全的重要要求和鲜明原则。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确保党执政安全,为国家安全提供根本政治保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权益,始终把人民作为国家安全的基础性力量,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把国家利益作为制定国家安全战略的出发点,更坚决更有效地维护好捍卫好国家利益尤其是核心利益,实现党的长期执政、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

“新”在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边疆、边境、周边安定有序。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核心利益,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国土安全是立国之基,国土安全核心是领土完整、国家统一,边疆边境、海洋权益等不受侵犯或免受威胁。要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国家统一,妥善处理好领土岛屿争端问题。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

“新”在坚持安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既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通过发展提升国家安全能力,尤其注重织密织牢开放安全网,增强在对外开放环境中动态维护国家安全的本领;又深入推进国家安全思路、体制、手段创新,全面提高国家安全工作能力和水平,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新”在坚持总体战,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当前,安全问题的联动性更加突出,安全问题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问题密切相关,非传统安全威胁和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因此,我们既要重视传统安全,又要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新”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促进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相协调。当今世界,没有绝对安全的世外桃源。要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落实全球安全倡议,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

4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积极识变应变求变,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准确识变。立足国际秩序大变局,立足防范风险的大前提,立足我国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大背景来看,我们面临的矛盾、风险、挑战逐渐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矛盾的复杂性日益凸显。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躲不开、绕不过的深层次矛盾,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二是风险的联动性日渐加强。各种矛盾风险挑战源相互交织,各类矛盾风险挑战点相互作用,各种威胁和挑战联动效应明显。三是挑战的艰巨性加大。我国发展进入了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要时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科学应变。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加强风险预警排查能力,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精细化、精准化,对各种可能的风险靶向施策、综合施策;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提升风险处置能力,全面提升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仗,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对风险抽丝剥茧、逐个击破,力争在一定范围内化解风险矛盾,不让风险二次转化甚至恶化;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增强临机处置能力,出手稳准狠,善于化风险为机遇,化被动为主动。

主动求变。我们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要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新征程上,要不断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同时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环境和厚实基础。

作者:高仁(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望道研究院副院长)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