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树立科学调查的意识和精神

2023-04-21 18:24:05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下,党中央鼓励在全党“大兴调查之风”,让各部门深入调查,了解民情、国情以及自己主管领域的情况,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各地区各部门党政机关都在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但是,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声音,比如担心调查会变成形式主义、走过场,不但了解不到真实情况,而且还会给社会带来各种负担,尤其是基层担心随之而来的繁重接待任务。有人认为,之所以有这样或那样的担心,是因为许多调查者不知道何谓调查以及如何调查,不知道如何通过调查去认识、了解社会。因此,调查者在开展调查之前必须多了解科学的调查方法。这一看法确实切中要害,但科学的调查意识和精神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虽然形成科学的调查意识和精神是建立在掌握科学调查方法基础上的,但是掌握了科学的调查方法,并不一定会有科学的调查意识和精神。科学的调查意识和精神是在科学的调查方法的实践中确立的,体现在科学的调查会给国家、社会和被调查者带来福利的基础上,并得以有效的培育和维持。科学的调查不仅要服务于调查者,更要服务于调查对象乃至整个社会的福利,实现价值观的升华——民主的实践。这里的福利或好处不仅是指物质利益方面的,而且还包括政策方面的乃至知识、精神方面的好处。

提到调查,势必要说方法,而方法是多样的,进而衍生出各种调查分类,其中最普遍的是把调查分为定量调查、定性调查和混合型调查。“大兴调查之风”的调查,绝大多数是定性调查,也是最经常被采用的。在工作中,上级部门经常有外出去基层的工作,往往是围绕工作需求下去,或布置工作,或检查工作,或想推出一项新的政策或调整某项政策,经常也称之为“调查”。但这能否算是科学的调查呢?不能简单地判断其是或否。有时候上级部门还会以政策研究项目的方式展开,似乎也算是一项调查研究,但并不一定会采用严格的专业调查方法。但是,在许多领导眼里,这就是调查乃至科学的调查,很多部门都会把这样的做法视为科学调查,以这样的方式来实施“调查之风”。在这些部门看来,此类调查已经算是严肃调查了,有调查目标、有一定的调查内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但是,更多的下基层调查,只是去基层了解情况,不讲究调查方法,更没有考虑在多大程度上获得客观、有效、完整的材料和信息。一些下到下级部门调查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在自己的行业领域或部门进行,优势是对自己的行业比较了解,但是他们会碰到许多障碍。第一,上级对下级有监督、督察的权力。因此,下级面对上级的调查,会担心上级来挑他们工作中的问题,就会把调查当作上级的监督和督察。这种下级与上级的认知差异,导致下级往往会精心做好应对的准备,尤其会准备好对自己有利的汇报材料以及参观点,使得上级看到的都是亮点的信息和案例。第二,上级部门把调查当作目的来看待。调查人员会产生“既然党中央提倡调研,那么只要下去看看,就算作调查”的想法,容易出现“为调查而调查”。也容易出现只看亮点不看问题的情况,上级调研人员希望找出几个亮点来炫耀自己的工作业绩,因此与下级达成了调查“共谋”或者“共鸣”的效果。第三,下级把上级调查视为争取好处的难得机会。于是,一方面,尽可能安排好接待工作,让上级调查者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周到而带来的舒适体验;另一方面,精心准备材料,让调查者知道需要他们解决的问题和政策需求,尽可能获得口头的支持甚至允诺。由此可见,除了绝大多数调查者并不一定知道和掌握科学的调查方法外,调查者和被调查者以各自的偏好来理解调查,出现“调查变成了督察”“为调查而调查”“调查服务于自己的业绩”“利用调查机会获得上级支持”等问题,严重干扰“科学调查”的展开。

也许有人会质问,调查不就是有目的吗?怎么能说有目的就会干扰“科学的调查”?科学的调查显然需要科学的目的,科学的目的不同于上面所说的那些目的。科学调查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要设计调研方案。这个方案必须要提出调研的目的、调研的内容、调研对象的选择以及理由、调研时间安排、调研方法、调研的材料收集和处理、调研成果以及呈现方式。党中央之所以提出“大兴调查之风”,就是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调查要确定目前我们碰到的是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否在民间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或者说民间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哪些?在哪里?这些都是调查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要实现的目的,就是科学的调研目的。那么在调查过程中是否有效地找到这些办法?怎么确认是有效的办法?这些办法是不是真的是上级部门所需要的?是不是真的是下级部门或者基层欣赏的和愿意提供的?尤其是被调查对象是否真正愿意将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拿出来与其他人分享呢?等等。显然,科学的调查方案就得考虑到在调查过程中如何尽可能地解决好这些问题。

为此,调查者必须掌握科学的调查方法,树立“没有科学的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精神。现在我们不仅要满足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样的要求,更要有科学的调研方法和精神。只要社会各界有科学调研的知识和精神,就能化解调查过程中碰到的各种不可预料的干扰,才能真正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一,以认真、严肃的科学调查态度和精神赢得被调查者的尊重。当被调查者意识到调查者不是走过场,而是认真地、严肃地来调查,并且花更多时间深入一线了解真实的情况,那么不论是调查接待方还是被调查者都会给予认真、严肃的回应,也会花更多的时间与调查者进行交流。第二,以科学、平和、通俗易懂的调查语言和技巧获得被调查者的信任。在调查中最忌讳的就是用一些居高临下、指手画脚、空洞的表达方式。在调查过程中,表达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不同表达自然传递的是不同的态度,尤其是对待被调查者的态度。不同的一句话或者不同的行为暗示,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关系效果。只有赢得被调查者的信任,才能了解到真实的信息,这是决定调查是否成功的关键。第三,以换位的角色和意识,理解被调查者的处境和想法,尽可能为被调查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意见,使得被调查者从调查中有所收获,反过来会使得调查更加深入,产生意料外的积极效果。在调查过程中,不论是调查的陪同者,还是被调查对象,往往都被当作调查的手段,而忽视了他们对调查的需求,而有价值的、科学的、深入的专业调查,不仅可以使调查者实现其目的,而且也可以使陪同者和被调查者有所获益。比如,陪同者在调查过程中获得科学的调查知识,甚至可以了解到以前自己无法了解到的信息;而被调查者会受到调查者提问的启发,意识到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优势或者问题,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从调查者那里获得其他有用的信息和一些有价值的解决方法及启发等。第四,科学的调查有助于与调查对象进行有效的政策交流和沟通。科学的调查不是督察,不是走过场的形式主义,不是为了调查而调查,更不是为了政绩,而是真心实意地深入社会实践活动,去全面、客观地了解被调查对象的所想、所需和所难,特别是可以获得对一些不合理政策和制度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与基层和被调查对象开展充分有效的沟通,从而寻找出改进和创新的方向和政策。当前整个社会治理过程中,最大的困境就是上下级以及干群之间的沟通不通畅、不平等、不充分,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科学的调查方法和调查实践可以为此提供有效的渠道和方法。

总之,当前党中央提倡“大兴调查之风”,不只是让人们出去走走,而是去寻找解决问题和困难的方法,而真正要实现这个目的,非要科学的调查方法、态度和精神不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只有坚持科学的调查精神和意识,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才能真正找到科学的、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将科学的调查转化为沟通干群、顺畅民意表达、问需于民的民主过程,才能真正实现发言权。

作者:王春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