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在守正创新中赢得未来

2023-04-19 16:29:12    经济日报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要把握好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坚持守正创新,是我们党百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鲜明气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显著标识。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在守正中把稳方向,在创新中寻求突破,不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守正创新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守正,即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坚守正确的方向、立场和原则,确保事物发展的基本路径和趋势。创新,即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新的不断变化的实践创造性地认识和改造事物,在守正的基础上把事物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体现了“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守正,才能确保事物沿着正确方向行进;创新是守正的路径和升华,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揭示新的历史条件下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以新的认识指导新的实践,从而更好地守正。

坚持守正创新,是对党的思想理论和实践发展重要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立场、方向、原则、道路等根本性问题上旗帜鲜明、毫不含糊,着力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确保了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同时,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我们党作出分两个阶段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提出事关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的中国方案,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课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这一伟大实践中创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了许多新话,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两个大局交织叠加的国内国际局势给我们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与实践课题。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继续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关键在于能否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能否坚持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前进道路上,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同时,守正不是刻舟求剑,而是要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要悟透守正创新的丰富内涵,把守正创新的要求落到实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会遇到很多急流险滩、漩涡暗礁。坚持守正创新,就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同时,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着眼于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充分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坚持守正创新,还要善于做到“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在实践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作者:郑丽平(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为创新人才创造良好环境
下一篇:数据要素市场亟待治理的四大难题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