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着力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张瑞琛    2023-04-07 10:24:00    人民日报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深入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要求,必须着力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提供坚强保障和坚实基础。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等方面全面发力,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们把“美丽中国”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把“绿色”纳入新发展理念,把“污染防治”纳入三大攻坚战……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全面系统部署安排。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实践证明,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制度管根本、管长远的作用,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支撑。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环境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现实国情决定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采取一系列战略措施,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必须把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作为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支撑,建立健全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落实各类主体责任,提高经营主体和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上不断取得新进步,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不断取得新进展。

推动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合力的有效途径。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必须依托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充分调动各类主体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达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效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动多主体共同参与、协同治理,不断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为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推动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强大合力,必须进一步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坚持治理主体、治理手段、治理能力多方发力,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多方共治、坚持市场导向、坚持依法治理,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环境治理体系,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环境治理的浓厚氛围,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为创新人才创造良好环境
下一篇:自信自立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