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围绕主要目标建设质量强国

2023-03-29 18:12:25    经济日报

质量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每一次质量领域变革创新都促进了生产技术进步、增进了人民生活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致力于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久前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了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的主要目标,为全面提高我国质量总体水平、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指明了方向。

提升供给体系质量

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是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的重要路径选择,也是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人均GDP已突破1万美元大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多层次,对质量和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还要看到,我国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发展基础还不够坚实,需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不断提升供给体系质量。

一方面,要显著提升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水平。从国内看,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需要更高质量的产品、工程、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从国际看,我国产业链环节的质量水平仍然有待提升,在部分工业品领域与国际领先水平有一定差距,只有不断提升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才能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取得新优势。另一方面,要持续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我国产业要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离不开质量效益的持续提升。具体来看,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既体现在能够形成一大批质量过硬、优势明显的中国品牌,又体现在持续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等方面。

构建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

市场经济条件下,标准是衡量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的标尺,是引导质量提升的标杆。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意味着符合较高的质量标准,高的质量标准需要有好的标准基础设施作为支撑。质量标准要与发展阶段相适应,适时调整和提高不同产品和服务的标准。要深入推进标准化运行机制创新,优化政府颁布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二元结构,不断提升标准供给质量和效率,推动国内国际标准化协同发展。

除此以外,高水平的质量基础设施还要具备高水平的检验检测和认证能力。要提升检验检测的服务效能,加强检验检测技术与装备研发,支持区域内计量、标准等要素集成融合,鼓励跨区域要素融通互补、协同发展。从事检验检测相关的企业或机构也要提高服务水平,着力培育品牌、提升形象。同时,还要重视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我国产品走出国门提供更多助力。

推进质量治理现代化

没有好的质量治理体系,很多产品就会陷入“优汰劣胜”的低质量困局。一般来说,生产高质量商品和服务需要更高的成本,并通过相对较高的售价弥补这部分增加的成本,获得较好收益。但现实中,很多产品的质量水平并不容易被消费者直接感知,很多高质量商品难以卖出高价,或者提高的价格不足以弥补增加的成本,就会导致生产高质量商品的企业效益低于生产低质量商品的竞争对手,这将造成很多企业不愿意提高商品质量。因此,只有建立并完善质量治理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打破低质量困局,形成奖优罚劣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引导企业产生质量提升的内在激励。

推进质量治理现代化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完善具有权威性的外部检测制度。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探索建立全国联动抽查机制。同时,还要发挥好平台企业作用,做真做实消费者评价。二是建立健全公开、公正和高效的披露制度。只有全面进行公开、公正和高效的信息披露,才能对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和劣质服务的企业形成震慑,对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形成激励。对此,要建立健全强制性与自愿性相结合的质量披露制度,鼓励企业实施质量承诺和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完善质量统计指标体系,开展质量统计分析。

作者:许召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守正创新 知行并举 全面为山亭产业突破提供强大精神动能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