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其发展潜力大。据预测,到“十四五”末,我国低空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到3-5万亿元。发展低空经济,有利于扩大内需、拓展发展空间和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对推动区域经济由“平面”向“立体”模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为塑造新时代湖北交通物流新优势,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有力支撑。
一、空域改革缓慢制约湖北低空经济“腾飞”
低空空域是通用航空活动的主要区域,发展低空经济的核心条件是低空空域开放。近年,湖北各级空域管理部门持续优化地区空域结构,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低空飞行需求,在荆门、荆州、宜昌、襄阳、恩施等机场周边划设有20余个训练空域,在襄阳至宜昌、南阳、信阳,宜昌至恩施、常德,荆州至仙桃、荆门,恩施至巫山等机场之间划设近20条转场训练航线,并陆续开通武汉-荆门、荆州-襄阳-十堰等通航短途运输航线,为防汛和森林防火等任务划设20余条常备巡查航线并开通应急飞行绿色通道。湖北省虽然空域资源优势较好,但空域管制限制多,飞行任务批复程序复杂、时效低导致通用航空“上天难”,扩大低空空域开放成为影响湖北低空经济“腾飞”最关键的因素。
反观外省,四川、海南、湖南、江西、安徽先后成为国家低空空域改革试点省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关省份纷纷将发展通用航空业作为发展低经济的重要抓手。上海、浙江等通用航空传统强省,起步早、响应快,持续出台多项支持政策低空经济发展。河南等省份成立了省级通航发展专班,搭建专门投融资平台,低空经济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湖北虽然经济实力雄厚、地理区位优势明显、消费市场规模庞大,但低空空域改革进展较慢,同时面临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
二、湖北发展低空经济切实可行
(一)通用航空崛起奠定了坚实发展基础
低空经济是以通用航空为主导的新兴经济,通用航空的快速崛起为湖北发展低空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021年底,漳河、汉南、厉山、仙桃等通用机场已建成使用,枝江、麻城、石首、竹山等一批通用机场正在建设中。湖北省通用航空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将建设42个通航机场。经过多年的发展,湖北通用航空机队规模、专业人员数量、作业量等指标稳居全国前列,拥有武汉经开区、荆门、襄阳3个通航产业园区,从事航空工业研发、制造、修理的企事业单位40家。其中,荆门作为全国五大通用飞机制造基地之一,研制出全国三大飞机之一AG600水陆两栖飞机、地效飞机、轻型运动飞机等系列产品;投资过百亿的智能集装化无人运输机产业基地项目落户武汉经开区。
(二)国家政策支持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
近年来,国家及相关部委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动通用航空业的发展,为全省低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培育通用航空市场、加快通用机场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扩大低空空域开放、强化全程安全监管等方面作出部署。2020年9月,国家民航局和湖北省政府签署了《加快推进民航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明确了促进通用航空在湖北全面发展的要求。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发展低空经济。2022年1月,国务院出台《“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要“有序推进通用机场规划建设,构建区域短途运输网络,探索通用航空与低空旅游、应急救援、医疗救护、警务航空等融合发展”。
(三)综合服务需求将引致广阔发展空间
低空经济所涉及到的领域和行业十分广阔,体现在通航、警用、海关以及军用领域,运用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各行业。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 GDP 达到4000美元时,通用航空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通道;达到8000美元时,私人飞机将进入爆发式增长期。2018年,湖北人均 GDP已突破1万美元,已经具备低空经济发展的市场条件和消费支撑条件。一方面,发展低空经济可为社会公共服务提供新手段。目前,全省从事航空运动、工农林作业等业务的通用航空企业20家,飞行员培训学校3家,飞行培训业务分约占全国比重的15%。2020年,湖北先后成为全国应急救援航空体系建设、航空医疗救护试点省份。近两年,全省共有43家通用航空企业使用128架航空器执行了71次疫情防控任务,累计飞行508.11小时510架次。另一方面,低空经济也是扩大消费,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2021年全省网上零售额、快递业务量分别达到3415.9亿元、26.93亿件,近五年分别保持25%、28%的年均增长速度。伴随人们对生活品质提高的迫切需求,低空经济在低空旅游、物流配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三、推动湖北发展低空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一)科学布局:构建“一中心、两通道、三区域”低空网
结合湖北“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综合考虑民航航路、空中走廊、空军训练空域以及禁飞空域、限制飞行空域情形,通航机场、高速公路网、长江和汉江水路网走向分布特点等因素,构建全省“一中心、两通道、三区域”的低空网。
一中心——预设以武汉汉南通用机场为中心,覆盖武汉城市低空空域。先期在武汉天河机场、青山区化工产业基地和相关工业园区、集中建筑施工区域等位置预设航空应急救援空域,后期过渡到常态化低空空域。“一中心”是承载联结“两通道”和“三区域”的重要区域。
两通道——预设以长江、汉江为主轴的两条低空航线。串联“武汉都市圈—荆州—宜昌—恩施”各节点,预设长江通道低空航线;串联“武汉都市圈—荆门—襄阳—随州—十堰-神农架”各节点,预设汉江通道低空航线。
三区域——预设“鄂西、鄂中、鄂东”三大区域低空空域。鄂西主要在十堰、恩施、宜昌、襄阳预设一批低空空域;鄂中主要在荆门、荆州、随州预设一批低空空域;鄂东主要在鄂州、黄石、黄冈预设一批低空空域。
(二)完善配套:建立高效安全的综合服务体系
一是加快通用机场建设。提升现有通用机场辐射带动功能,重点推进漳河通用机场打造国家应急管理部应急救援航空基地和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借助湖北民航客货运双枢纽发展机遇,将汉南通用机场打造成通航支线物流与客运中心。在湖北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一批以发展短途运输等业务为重点的通用机场,加强与周边物流枢纽的高效衔接;围绕武汉都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一批以应急救援、公务出行、旅游为主要功能的通用机场。
二是打造“空地经济港”。充分利用公路服务区、枢纽物流园、产业基地、客运站场、港口码头、旅游景区、医疗救援中心和应急保障基地现有资源,建设一批通用航空器起降点及配套设施。依托起降点打造一批“空地经济港”,强化应急救援、旅游中转、无人机训练、停车场、停机坪以及物流仓储等功能,形成“1小时交通圈、1小时物流圈、30分钟生命圈”。积极发展一批地面固定基地运营商,为通航运营提供检修、加油、清洁、休息等综合服务。
三是提升通航数字化服务水平。借助新基建发展机遇,深化5G、北斗、卫星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空管领域的应用,划分低空可变尺度网格数据空间,构建低空飞行器“数字道路”,实现对通用航空飞行实时探测、通信指挥和信息化服务。加快完成全省低空目视航图、《通用机场航空情报资料汇编》制作发布。依托民航湖北空管分局武汉终端管制中心构建全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平台,提升低空空域资源利用、区域间通达和安全监管水平,打造国家中部低空空域“最强大脑”。
(三)延伸产业链:构建低空经济产业体系
一是做大做强低空制造业。以荆门、武汉经开区为重点,通过做大做强通用航空制造业,逐步形成“通用航空器研发+通用航空器整机制造+通用航空运营+配套和衍生产业”的通用航空产业链。以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等重点,加强水面飞行器、浮空飞行器等特种飞行器的设计研发和制造,逐步拓展系留气球和中小型对流层飞艇等产品。依托卓尔宇航、晨龙飞机、湖北电鹰科技、航特航空等企业,引进匹配通用航空器制造商,采用组装生产、转包生产、合作研发等方式,发展通用飞机和无人机产业,同步发展空管设备、机载设备和卫星应用等产业。重点围绕航空材料、精密导航、通航飞机改装等领域,完善通航配套制造、维修保障产业。
二是做优做专低空公共服务业。进一步发挥通航飞行活动服务民生、服务生产的专业属性,做优做专以生产作业、救援服务为重点的低空公共服务业。进一步拓宽低空飞行在农林飞行、航空探测、电力作业、城市综合管理等领域的应用范围。以若干通航机场和起降点为支撑,开展抢险救灾、医疗救援、森林防火、城市高楼消防、交通战备等业务,构建全省通航应急调度指挥中心和应急救援中心。依托公安武汉滠口警务直升机中队和武汉亚心直升机医疗救援资源,组建航空服务机队,重点开展城市防控处突、医疗救援等业务。
三是做精做美“航空+”新业态。重点结合物流、文体、旅游等产业,做精做美“航空+”新业态,促进低空经济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将无人机物流运营所需的空域、场地、电气、通讯等资源纳入智慧物流、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促进无人机与无人车、无人仓及智慧物流平台协同发展;加快推进私人飞行、公务航空、短途运输等项目运营。依托湖北特色文化和山水资源禀赋,将通用航空产业与科教、娱乐、旅游等相结合,积极发展以航空发动机博物馆、通航展会、航空夏令营、航空主体公园、航空创意工厂等为主的“通航+文创”,以航空运动嘉年华、空中游览、娱乐飞行等为主的“通航+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
(四)健全制度:创新体制机制保障
一是健全协调机制。加强对低空经济发展的宏观引导和管理,成立由省领导挂帅,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湖北省低空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完善部门协调合作机制,强化“军、民、航”协调,解决低空经济发展中的空域协调、军民融合等重大问题。积极对接中央、国家相关部门,研究出台大力发展湖北通用航空产业和低空经济的支持性政策。
二是完善空域管理机制。学习湖南、江西、安徽等省份经验,加快争取国家全域低空管理改革试点,打破制约通航发展的瓶颈。积极探索低空空域申请、航线审批等由单一部门负责的模式,减少通航审批环节。
三是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建立省级国有通航发展公司平台,做好项目论证和储备工作,以长江经济带产业引导基金为基础,积极争取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支持,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共同设立湖北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基金。推进PPP模式合作建设和运营,建立通航项目风险投资机制,扶持通航企业发展。 (湖北省社科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