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由此可见,文化数字化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文化数字化在促进我国文化发展、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文化数字化是实现我国文化发展“弯道超车”的重要策略。一方面,文化优势与先进科技的结合能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据统计,2021年中国对外文化贸易总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其中数字文化贸易成为“出海”先锋。以海外游戏为例,据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2021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近五年我国游戏出海份额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出海游戏在用户下载量、使用时长和用户付费三个方面均保持较好的增长。一些游戏实现了文化优势和先进科技的结合,将极具东方元素的中式建筑、石林、山麓和彩瓷等融于场景设定中,并将“非遗文化”应用于游戏人物和食物的塑造上,成为向外输出的重要文化产品。另一方面,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能延伸文化产业链、实现多领域有机合作,并产生“乘数效应”。以网络文学为例,《2021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网络文学实现了产业模式的输出,有20多万名外国作者开始使用母语在中国网络文学海外网站创作小说,海外原创小说上线近40万部。网络文学与影视、动漫、游戏等领域开展有机合作,实现IP打造联动化和产业化,不少IP剧集在海外流媒体上线并取得良好收益。
文化数字化是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文化产业数字化是文化数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数字化在现阶段的客观产物。数字文化产业具有文化和技术的双重属性,在技术属性包裹下,文化属性的传播方式更加隐蔽,潜移默化的审美规训更深更远。以短视频为例,“强调视觉刺激、弱化语言表达”成了短视频跨越语言障碍被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将壁画、敦煌、飞天、元宇宙等历史与科技元素融合的数字虚拟人天妤,展示传统田园生活、获得众多海外粉丝的博主,海外传播量达到2亿人次的榫卯玩具短视频等,在文化出海、传播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国家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化数字化为我国文化安全提供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既积极主动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特色,又有效维护我国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文化安全主要指一个国家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免于威胁和危险的状态,以及保持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数字化潮涌之下,人们的生活转入新的生存状态,数字观念与很多领域将产生融合与对抗,其中文化领域尤为明显,文化安全面临的问题尤为突出。首先,文化与技术的交融使得数字技术时代的文化冲击更加广泛剧烈。其次,技术自身携带的开放特征和意识形态安全之间存在某种博弈。一方面,技术使得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效率和效果更加突出。当前,新媒体运营延伸了大众接收信息的触角,信息荷载量和传播度得到显著提升。例如,某官方公众号发布的《文艺作品是城市的最好代言》《工业遗存何以“变身”文化空间》《“文博”的持久张力》等文章阅读量均在10万+,点赞量屡创新高,传播效率和效果显著。另一方面,开放的互联网必然带来大量文化产品的输入,并有可能通过技术强化意识形态间的对抗与冲突。因此,数字化浪潮下,维护文化安全成为时代命题。文化数据安全是文化数字化的基础性问题,文化数字化能够为我国文化数据安全提供技术支持。当前,我们可以通过打造国家文化专网进行文化内容创作生产和分发,实现文化生产闭环;文化机构的数据可以在各自数据中心实行分布式存储,保障数据存储安全。例如,国家文化大数据(省级)中心对入库DCI数据信息与确权、确价和交易、结算体系共享,已从技术上实现了数据库的多源数据同步搜索和产权(版权)保护。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实施路径与协同机制研究”(21ZDA082)阶段性成果)
作者:周建新(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文化数字化与文化创新发展)执行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