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以内源式发展推动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

2023-03-10 17:46:53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着力发展支撑引领国家战略实施的高等教育。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正式步入普及化阶段,社会民众关于“有学上”的高等教育需求逐渐转变为“上好大学”的提质要求。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增率、学生构成以及区域均衡等方面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普及化进程不同,因而在我国高等教育“何处去”这个问题上无法也无需复制或仿效西方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历史经验与时代背景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将展现一幅扎根中国大地、解决中国问题、放眼世界发展的宏伟蓝图。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目标、走中国式现代化的高等教育之路,就必须探索“扎根本土、内生推动、以人为本、开放共享”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内源式发展助力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

第一,激活内生动力,内源推动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内源”一词是指“在内部或从内部产生的”。是否从内部推动,是判断内源式发展实现与否的重要标志。在发展初期,发展中国家通过吸收借鉴发达国家的科技支持和经验教训,能够获得较快速的发展,但由于发展进程中外部环境的不稳定、内部抗拒力量的作用等因素,后续发展很可能会出现滞缓甚至倒退的情况。近现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吸收外来经验,通过外源式增长实现了规模上的大步跨越,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也逐步接近成熟。但与此同时,国家内部需求同高等教育质量供给间的矛盾也愈发突出,如果没有基于国家内在需求与动力的高等教育体系作为支撑,将会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有序发展。高等教育向自身主体与内在逻辑的回归,是我国高等教育从内部进行突破转向的发展模式选择,而内生动力是支撑高等教育内源式发展的重要源泉。高等教育内部主体与资源的自主开发,包括多元利益相关者、文化要素以及物质基础等一切内部构成中的要素,要根据主体内部的发展需求、知识特征、经验逻辑和行动结构,激发内在价值和创造力,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类型与方式。

第二,根植本土国情,内源推动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从内部发生的发展,自然带有强烈的地域属性。每个国家、地区或群体的发展都应当依据本国国情,利用本国的人力物力资源,传播本土知识,保持本民族的特性,从自身固有的价值观念、行动方式中汲取力量。内源式发展强调要以地域单位范围内的一切物质或非物质性资源为发展依据,其中,一个民族在发展延续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具有自身独特内容与形式的知识体系,即“本土知识”,对内源式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在殖民地时期,殖民国家利用强权霸权将自身的地域知识当作普遍知识在殖民地国家推行,殖民地学校由此成为殖民国家麻痹本土人民、解构殖民地社会结构的工具。尽管近代中国的教育传统未曾中断,但世界上多数霸权国家的教育模式在中国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都有所移植。内源式发展就是要通过本土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地域面临的各种问题。高等教育承担着继承、传播和创造本土知识的任务,来自他者的“外来知识”也必须经由本土转换与创新才能适应自身发展需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必须立足自身发展背景,挖掘本土知识、转化外来文化,帮助本土人民获得真实的“力量感”。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内源推动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教育的目的是要使每个人的各项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人不仅是发展的第一主角,还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内源式发展强调要以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为出发点,以人为本是高等教育内源式发展的本体价值取向。只有唤醒个体的能动性,才能使人自身获得更高层次、更全面的发展,以实现人的现代化这个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目标。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这一过程中,内源式发展的价值导向规定了高等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是能够认识自己、发展自己,能够自主探索、自我发展的主体。这应当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直接(或第一)指向,其余功能均是在此基础上派生而来的。个体的自我唤醒、自我解放是高等教育内源式发展的逻辑起点,发展来源于主体自身,人的积极能动参与影响甚至决定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要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主体性发展,将人的发展需要置于高等教育发展中心来实现人自身的再生产。只有通过内生发展,加强主体内在创造力,实现个体自身对知识创新与发现真理的不懈内在追求,才能逐步减少对外部支持的依赖,从内部自行产生推动力,为提高自身价值而坚持发展自我,确保高等教育发展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实现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从而为未来社会承担责任。

第四,发展可持续性,内源推动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发展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认为发展应当既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不损害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是能够长期延续的发展。内源式发展是整体的、综合的,只有协调好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不损伤某一方面或不对后期发展造成可能伤害,才能确保自然、社会、文化、教育的永续性。高等教育聚集了知识文化传播、服务社会等能够促进自身持久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职能,实现可持续性是高等教育内源式发展的应有之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往往受到外界人为牵引,大多是从社会的某一部分或某几个要素开始的,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对称的发展局限。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存在类似问题。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要通过加强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联系,统筹高等教育与人和社会的内外部联结,在传播知识的基础上创造高深知识,并使高深知识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相互作用中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能力,进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自身发展的持续性。

第五,保持开放包容,内源推动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不可能脱离外部环境,也不可能不受外部世界的影响。内源式发展不等于故步自封,“自力更生”并不排斥外来知识,而是强调在立足本土传统的基础上,通过改造外来模式谋求与自身社会发展条件相适应的发展。输入知识与输出知识并行不悖,既要在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学习外来文化的成功经验,有选择地进行转化与应用,为本土知识的生产与创新注入多样化活力。同时也需要保持平等对话的姿态,增加地域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深度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力。高等教育发展需要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本土探索、本土经验和本土模式的交流、互鉴。中国目前有3000多所高等学校,在校总人数超过4430万,是世界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建更加开放、包容、公平和协作的高等教育系统中承担着重要责任。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既要认识自己,也要关注他者,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享的胸怀,在同其他国家高等教育的合作交流中分享经验、汲取力量,更好地凝练并发挥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提高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向世界提供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模式,为全球共同利益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我国高等教育内源式发展路径研究”(BIA200171)阶段性成果)

作者:侯钰婧(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宇文(湖南文理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构建新发展格局需统筹好几个关系
下一篇:加快构建数字时代教育新形态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