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丰富网络优质内容生产供给

2023-03-09 18:57:34    中国教育报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郑州轻工业大学校长魏世忠建议,以优质新媒体内容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网络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为青少年学习、娱乐开辟了多元渠道。与此同时,网络上也充斥着各类不良信息,适合于青少年成长的优质内容总体还比较缺乏。因此,需要强化青少年本位意识,进一步丰富网络优质内容的供给,通过优秀文化内容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当前,适合青少年的网络优质内容的供需结构有些失衡,供需错位、供需错配的现象还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传播中华文明、传承优秀文化、彰显中国精神的青少年适龄网络文化产品不足。一些高票房国漫电影是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力作,但其表达和呈现的主题还缺少对青少年的情感呼应。二是国外文化精品引进多,网络素养教育关注少。三是本土优秀原创作品匮乏。基于市场利益的追逐,原创动力不足,本土文化滋养不足。

丰富网络优质内容供给,既要坚持内容为王,紧抓青少年的文化消费心理及消费习惯;更要立德树人,引导其养成崇德向善的网络行为习惯,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培育其正确的价值观。

一是强调青少年本位意识,扩宽青少年网络文化供给渠道。应站在培养国家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提升对青少年网络文化生产的重视。应加大政策力度,提升社会各界对青少年文化需求与供给的关注,提升对青少年文化情感的回应。鼓励全社会开展青少年适龄的网络优秀文化产品生产与传播,发挥各类自媒体的文化供给作用,多方面优化供给渠道。

二是适度引进国外作品,注重借鉴发达国家网络素养教育模式。培养青少年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不在于引进多少国外文化精品,而是借鉴其有效的育人模式,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网络素养,使其能在网络空间中选取有益的文化内容。

三是加强文化引导与扶持,讲好青少年成长故事。围绕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和文化心理特征,要强化协作,以独特的中国风格表达青少年的价值观,以充沛的想象讲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以年轻人喜欢的动漫、电影等文艺形式为载体,创作出适配青少年的网络文化作品,陪伴青少年的成长。

四是依托国家文化大数据,建立有效的数字供给平台。依托国家网络教育资源平台,谋划开展青少年文化数字化工程,依托博物馆、图书馆等全国各层级公共文化数字平台建设,打造青少年数字文化资源池。尝试打造覆盖旅游、演艺、阅读、音乐等文化全门类的青少年智能系统,逐步研发适配不同年龄和身份的文化产品分级系统。

在数字化时代,丰富网络优质内容供给,培育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投入,通过有效的政策引导和治理,逐步提升优质网络内容生产供给能力,充分满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求。

作者:杨剑飞(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构建新发展格局需统筹好几个关系
下一篇: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