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深刻把握共同富裕的实践进路

2023-03-09 18:51:25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关于共同富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事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巩固了党执政兴国的群众基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充分认识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并深刻把握其实践进路,对于更好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遵循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才能找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前进方向,把党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促进共同富裕的发展优势,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新时代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但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尤其需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并在实践中将其转化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磅礴力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这就要求我们在促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立足中国实际持续探索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坚持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了一系列战略举措,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要在大力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新期待。要始终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国之大者”,坚持人民至上、扎根人民,真正了解和把握人民群众的所需所想所盼,真正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完善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财富积累机制,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构建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既要做大“蛋糕”,还要分好“蛋糕”,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亟须激发实现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要从新发展理念的战略视野、系统观念、价值追求和辩证思维出发,在驾驭复杂严峻形势中育先机、开新局,在攻坚克难应对新矛盾新挑战中谋发展、闯新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比较突出的问题,比如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发展质量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品质还需进一步改善,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空间还很大,这些都需要我们在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之举,以此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推动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高质量发展中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完善高效能的治理体系,为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撑。治理体系与共同富裕具有共生和互动的密切联系,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也就是不断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共同富裕需要治理主体共同参与,离不开多元主体协同联动的高效能治理体系。在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既要整合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也要提升社会力量在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的参与能力,促进多元治理主体关系的动态平衡。着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中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障碍性因素,研究出台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改革的创新性举措。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只有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形成良好社会秩序,不断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富裕。

作者:史守林(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构建新发展格局需统筹好几个关系
下一篇: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